忽而,皇甫嵩正色道:"朝廷撤换炉子干,改用董卓接手冀州战事。"
"为讨陛下欢心,董仲颖定会急攻张角。"
"此乃兵家大忌。"
"依老夫看,冀州官军溃败之日不远矣。"
"届时陛下多半会调你我前往平叛,你需早作打算。"
论战场洞见,皇甫嵩确实老辣。
竟能预见这般长远,苏烨亦感诧异,当即颔首:"末将亦有此虑。"
"哦?"皇甫嵩挑眉:"仔细说说。"
苏烨沉声道:"若张角易与,炉公这等宿将何必采取稳扎稳打的消耗战术?"
"正如将军所言,陛下不满炉公进军迟缓才临阵换将。"
"继任者为取悦圣意,必改弦更张以求速胜。"
"然轻敌冒进加上战术突变,焉有不败之理?"
董卓或许有些本事,但也要看与何人相较。
这厮在钻营结党、笼络人心方面倒是把好手。
不过,统兵打仗的本事嘛……
就实在 ** 无奇了。
至少,远远比不上炉植、皇甫嵩这些名将。
他日后能崛起,靠的也不是带兵打仗的真本事。
“啪!啪!”
皇甫嵩听完,忍不住击掌赞叹:“说得好!伯渊竟然对千里之外的冀州局势了如指掌,这下我就放心了。希望到了冀州,你我合力尽快剿灭黄巾,尽早平息这场叛乱,给大汉留几分元气。”
显然,他仍心系汉室,是个忠臣。
“没问题!”
苏烨一口答应。
不过,他可不是为了什么大汉——纯粹是为了军功罢了。
大汉已经没救了,何必白费力气?干脆 ** 重来才是正理。
此时,冀州局势骤变。
先是炉植被押回洛阳,董卓接任冀州主帅。
谁知董卓一改炉植的稳扎稳打,直接莽了上去,妄图一举攻破广宗,剿灭黄巾主力,斩杀张角三兄弟。
结果, ** 了张角的埋伏,官军大败,溃退百里。
广平、曲周、邯郸等地再度沦陷,落入黄巾之手。
官军折损惨重,只能退守邺城等据点,勉强抵御黄巾攻势。
消息传回洛阳,天子震怒。
“废物!董卓就是个废物!”
“朕如此信任他,他竟败得这般难看!折损大军不说,还丢了大半个冀州,他怎么不干脆死在战场上?”
骂完董卓,刘宏又怒气冲冲地瞪向何进:“朕的大将军!你不是说董卓精通兵法,必能胜任吗?现在呢?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何进低着头装死,连大气都不敢出。
何进在心中将董卓这个蠢货咒骂了无数遍。
他如此信任董卓,举荐其取代炉植,换来的竟是这种结果?
如今别说立功,能不被刘宏趁 ** 压已是万幸。
刘宏骂得乏了,阴沉着脸扫视群臣:"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殿内鸦雀无声。
眼见气氛愈发凝重,马日磾出列进言:"董卓兵败证明张角非易与之辈,更印证炉植将军此前战略正确。臣请陛下赦免炉将军,命其总督冀州战事......"
刘宏面色骤沉。
这老臣存心让他难堪不成?
赦免炉植等于承认自己当初错判,天子岂能有错?纵然有错也绝不能认!
不仅刘宏,袁氏世家、何进外戚乃至张让等宦官皆不答应。此言一出,朝堂哗然。
"马大人此言差矣!董卓败北岂能证明炉植无罪?"
"炉植抗旨不尊乃大不敬之罪,与战局胜败何干?"
群臣义愤填膺,仿佛炉植真犯下十恶不赦之罪。
马日磾脸色铁青。
这些奸佞之徒!冀州即将沦陷,黄巾贼寇都要攻入河内,此刻竟还在勾心斗角。
真当他不知这些人构陷炉植所图为何?
人们总说宦官祸国,但他觉得奸臣对大汉的危害不亚于宦官。
"都给朕住口!"
殿中纷扰不休,刘宏愈发烦躁,厉声喝止。待众人噤声,他才阴沉着脸开口:"炉植之罪暂且搁置;"
"即刻传诏,将董卓押解进京问罪;"
"另派使者前往豫州宣旨,命皇甫嵩接掌冀州兵权,苏烨为副将,敕令二人率军即刻北上冀州接管战事,务必速斩张角,平定黄巾之乱;"
"若能建功,朕必重赏!"
"退朝!"
话音未落,刘宏已拂袖而去。
满朝尽是废物,最终还得由他决断,养这些庸臣有何用处?
"还是苏烨得朕心意,望他此次再建奇功。"
刘宏暗自思忖。
军情如火,仅两日后,皇甫嵩与苏烨便接到调令。二人不敢延误,当日整军启程,星夜兼程奔赴冀州魏郡。
冀州境内,
黄巾军连战连捷,官军节节败退。眼看就要攻下邺城等要塞,全取魏郡后便可进逼河内,张梁、张宝难掩亢奋。
二人匆匆寻到张角。
"大哥!机不可失!只要再加把劲,我们就能拿下魏郡,直取河内,威逼洛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