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灰鹞的会面短暂而直接。没有威逼利诱,没有空口承诺,只有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和危险的任务。林枫握着那本薄薄的、散发着陈旧墨香与神秘气息的手抄本,心中并无轻松之感,反而更加沉重。
这看似平等的合作,实则建立在巨大的实力和信息不对等之上。余烬需要他这把“钥匙”去开启“鹰巢”的秘密,需要他这具“样本”去研究邪能的本质,甚至可能需要他去执行最危险的任务。而他,除了暂时苟延残喘和获取一些未必可靠的“知识”外,几乎付出了一切。
但,他别无选择。
在岩狐的带领下,林枫回到了那间石室。石门再次关闭,将他与外界隔开,但这一次,不再是完全的囚禁,而是某种意义上的“保护性监视”。
他坐在冰冷的石床上,没有立刻去翻阅那本手抄本,而是先仔细检查了岩狐随后送来的新的伤药和清水。确认无误后,他才重新处理伤口,吞服了另一颗“清心丹”。
丹药的清凉气流再次抚平了部分躁动的邪能,让他纷乱的思绪稍稍清晰。他深吸一口气,终于将目光投向了膝上那本古老的手抄本。
封面是某种不知名的兽皮,粗糙而坚韧,没有任何标题,只有一个被浓墨刻意涂抹掩盖了大半的图桉,隐约能看出似乎是一只飞鸟的轮廓,但细节难辨。他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
纸张泛黄脆弱,字迹是用一种极其古老的、笔画繁复的墨迹书写,并非当今北凉通用的文字,但奇怪的是,林枫竟能依稀辨认出大部分内容——这似乎是那场“意外”和邪核融合后带来的某种附加能力。
开篇并非什么高深的功法秘诀,而更像是一篇日记或随笔,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沧桑与沉重。
“…‘星火’渐熄,‘余烬’飘零…吾等避世于此,薪火恐难继…‘鹰巢’之势日盛,其术邪诡,非力可敌,需寻其根,断其源…”
“…古法残缺,今法歧路…能量之变,在于平衡,在于引导,而非强取豪夺,更非以身饲魔…”
“…‘源血’非源,乃污秽之聚;‘邪核’非核,乃怨念之凝…然力无正邪,在人用之…”
“…吾观地脉流转,天星引动,偶有所得,草创‘导引’‘凝神’二篇,或可稍抑邪能反噬,固本培元…然终是杯水车薪…”
“…后来者若见之,当慎之,戒之,非心志如铁者,不可轻试…”
文字断断续续,多有涂改和缺失,显然书写者也在不断探索和修正,且心境充满了忧虑与不甘。这并非系统的传承,更像是一位前辈在绝境中的摸索与总结。
林枫的心渐渐沉静下来,被这些文字中蕴含的执着、智慧与无奈所吸引。他仿佛看到一位先贤,在“鹰巢”势力猖獗、正道凋零的黑暗时代,于僻壤之地苦苦钻研,试图找到一条对抗甚至驾驭那恐怖邪能的道路,却深感无力回天,只能将微末的希望寄托于后人。
这手抄本,正是“余烬”这个组织精神内核的缩影——于绝望中搜集残存的火种,等待燎原之日。
他继续向后翻阅。后面开始出现一些具体的能量运行图谱和精神冥想图式,正是“导引篇”和“凝神篇”的雏形。图谱绘制得并不精细,许多细节处都有注释和疑问,显然并不完善。但其核心思想却让林枫眼前一亮——并非强行压制或对抗邪能,而是通过特定的精神频率和能量循环,去“疏导”、“安抚”甚至“转化”那狂暴的能量,使其化为己用,减少反噬。
这与他之前凭借本能和古老图谱碎片摸索的方向不谋而合,但更加系统和大胆!尤其是其中关于利用地脉之气、星辰之力等外部能量来中和平衡邪能躁动的设想,更是为他打开了全新的思路!
他立刻沉浸其中,结合自身情况,尝试理解并模拟那“导引”图谱中的能量流转路线。
起初极其艰难。他体内的邪能早已根深蒂固,充满了冰冷的掠夺本性,极其排斥这种温和的疏导。每一次尝试引导,都如同在激流中逆水行舟,带来剧烈的冲突和痛楚。
但他咬牙坚持,凭借“清心丹”的药力和远超常人的意志力,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嘴角再次溢出鲜血。
不知过了多久,在他几乎要耗尽心神之际,那狂暴的邪能洪流,终于被他强行扭转了一丝,沿着一个极其别扭却暗合某种规律的路线,缓缓运行了微不可查的一小段!
就在这一小段路线完成的瞬间——!
他丹田内那一直沉寂躁动的邪核碎片,勐地轻微震颤了一下!一股远比之前更加精纯、却莫名温和了少许的冰冷能量流淌而出,融入那新生的循环之中!虽然依旧冰冷,却少了几分暴戾,多了几分…驯服?
同时,他左肩那蠕动的能量薄膜也似乎感应到了什么,蠕动的频率悄然发生改变,变得更加…有序?那延伸出的能量触须微微回缩,不再漫无目的地探取,反而开始微微震颤,仿佛在尝试与那新生的能量循环建立联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大宋当军阀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在大宋当军阀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