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继续介绍着“他是西域名将,开元年间率军远征小勃律,收复西域失地,巩固唐朝对西域的统治,擅长山地战,被誉为“西域守护神”。
他是开元末期至天宝年间名将,任陇右节度使,多次击败吐蕃,尤其在石堡城之战中重创吐蕃,保障河西走廊安全,安史之乱中被迫率军出战,后被俘。
他是中唐名将,安史之乱后,先后平定朱泚叛乱、李怀光叛乱,收复长安,稳定唐朝中期政局,被誉为“平叛功臣”,其家族后续也为唐朝军事作出贡献。
没错,他们分别是高仙芝、哥舒翰、李晟”
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看着天幕对着魏征说“魏爱卿,天幕这是何意?莫非是着急盘点完我大唐?”
魏征微微躬身,思索片刻后道:“陛下,依臣之见,这天幕所展示的,或是我大唐未来名将之风采。此乃祥瑞之兆,预示着我大唐将人才辈出,国祚绵长。”
【高仙芝是唐代中期着名军事统帅,出身高句丽贵族,以西域远征的辉煌战功闻名,是盛唐时期开拓与镇守西域的核心将领,被誉为“西域战神”。
高仙芝父亲高舍鸡为唐朝将领,随其在安西都护府长大,自幼熟悉西域地理与军情,少年时便投身军旅,以骁勇善战、精通骑射崭露头角。】
【历任安西都护府别将、果毅校尉等职,因跟随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作战有功,逐渐晋升,尤其擅长指挥骑兵长途奔袭,为后续西域远征奠定基础。
747年,小勃律背叛唐朝、投靠吐蕃,阻断西域商路。高仙芝率万余骑兵从安西出发,翻越帕米尔高原,历经艰险抵达小勃律,一举攻破其都城,俘虏小勃律王,重新打通西域通道,此役被誉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艰难的远征之一”。】
【750年,高仙芝以石国“无藩臣礼”为由,率军攻破石国,俘获其国王。
此举引发西域诸国不满,石国王子向阿拉伯帝国求援。751年,高仙芝率唐军与大食军队在怛罗斯激战,因麾下葛逻禄部临阵倒戈,唐军战败,这也是他军事生涯的重大转折。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急调高仙芝从西域回师,任命其为副元帅,率唐军驻守潼关,抵御叛军西进。】
【高仙芝认为潼关地势险要,主张坚守避战、稳固防线,却与监军宦官边令诚产生矛盾。
边令诚向唐玄宗诬告高仙芝“克扣军粮”“畏敌不战”,玄宗听信谗言,下令将高仙芝与另一将领封常清一同处死。756年,高仙芝在潼关军中被冤杀,临死前仍高呼“我有罪,死无憾;然我等为国征战,何罪之有!”,全军将士无不落泪。
高仙芝军事才能卓越,尤其擅长远程奔袭与山地作战,其远征小勃律的战绩彰显了盛唐的军事实力与西域影响力;怛罗斯之战虽败,却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与技术交流。
他的冤死是安史之乱初期唐朝的重大损失,也反映了中唐时期宦官专权、皇权昏聩的弊端,后世对其“功高蒙冤”多有惋惜。】
李世民听闻天幕对高仙芝的介绍,脸色凝重,沉声道:“如此良将,竟落得如此冤死下场,实乃我大唐之憾事。朕定要以史为鉴,莫让这般悲剧再上演。”
高仙芝(鬼魂)看着天幕对自己一生的回顾,眼中泪光闪烁。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战绩,又忆起被冤杀的悲愤,他心中五味杂陈。但他很快又挺直了腰杆,朗声道:“吾一生为国征战,问心无愧。虽死,亦要护我大唐疆土。若有来生,我仍愿为大唐效命!”
【哥舒翰是唐代中期着名将领,以抗击吐蕃、镇守河西的战功闻名,是盛唐西北边防的重要支柱,后因安史之乱中的潼关之败与政治斗争,最终悲剧收场。
哥舒翰出身突厥哥舒部落,早年生活豪放,中年后才投身军旅,追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他作战勇猛且有谋略,在对吐蕃的作战中屡立战功,逐渐从副将晋升为将领,因治军严明、善待士兵,深得部下拥戴。】
【在青海苦拔海与吐蕃军队遭遇,哥舒翰身先士卒,率领骑兵分三路冲击敌阵,大败吐蕃,一战成名。
749年,唐玄宗命其接替王忠嗣攻打吐蕃占据的石堡城。他亲率大军强攻,虽付出较大伤亡,但最终攻克此战略要地,彻底巩固了唐朝对河西、陇右地区的控制,被封为西平郡王。
3长期驻守西北,多次击退吐蕃袭扰,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其威名在边疆各族中广为流传,当时甚至有民谣称赞“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精锐边军东调平叛,哥舒翰因常年饮酒且作战负伤,此前已居家养病。
后因潼关形势危急,唐玄宗强令其出山,任命为兵马副元帅,统领二十万大军驻守潼关。
哥舒翰深知叛军势猛,主张据守潼关以逸待劳,避免决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