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国邯郸(赵惠文王时期)
赵惠文王握着赵王剑,看着天幕中“柴绍献策断粮道、突袭敌营”,轻叹道:“若我赵国有柴绍这般‘勇谋双全’之将,何惧秦国白起?他截断粮道的谋略,比我赵国赵奢救阏与的奇谋更显凌厉;突袭敌营的勇,不输我赵军骑兵,若能得他,秦军必不敢轻易来犯!”
廉颇按剑怒目:“此将‘硬仗敢拼、奇招敢用’,合某心意!我赵军骑兵虽锐,却少‘突袭制胜’之策,若学他截断粮道、夜袭敌营,定能多败秦军!”
蔺相如补充:“更难得他‘与皇室联姻仍不避战事’,比那些只知享乐的赵国宗室强多了。
如今赵秦对峙,若宗室子弟皆能学他‘以军功立身’,赵国何愁不强?”
宋·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看着“柴绍‘勇谋兼备、与皇室同心’”,对赵普道:“朕看这柴绍,最合我朝‘重勋贵、亦重军功’之策!
他既是皇亲,又能凭战功立身,比那些只知靠家世的前朝贵族强多了。若我朝宗室子弟能学他‘以军功报国’,何愁武将无人?”
赵普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柴绍‘平定边患、稳固西北’,恰合我朝‘防契丹、守北疆’之需。
如今我朝边军虽有猛将,却需更多‘善奇谋’之将,学他‘突袭断粮’之策,可应对契丹骑兵。”
天幕继续,这次是一个少年再一块墨绿色的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字,也就是接下来要介绍的文臣“长孙顺德。”
【长孙顺德是唐朝开国功臣,唐太宗长孙皇后的族叔,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早年避祸于太原,依附李渊父子,是最早参与晋阳起兵的核心成员之一。
在唐朝统一战争中屡立战功,曾参与平定霍邑、击破长安、征讨窦建德及王世充等关键战役。
因功被封为薛国公,后改封邳国公,并获赐免死特权。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为表彰开国功臣,将其画像列入凌烟阁。
晚年曾因贪污受贿被弹劾,一度被罢官,后虽被重新起用,但声誉受损,最终病逝。】
战国·赵国邯郸
赵惠文王手指轻叩案几,目光从天幕少年的字迹上收回,语气中带着几分怅然:“又是一位唐朝开国功臣,且是皇亲外戚。这长孙顺德早年便识得明主,依附李渊父子起事,倒比我赵国些宗室早慧得多。”
他顿了顿,看向廉颇与蔺相如,“其参与平定霍邑、击破长安,皆是开国关键战,这般从龙之功,赵国宗室中难寻第二人。只是晚年贪腐,倒落了个名声瑕疵,可惜了。”
廉颇粗眉微皱,瓮声瓮气开口:“虽然后期犯了糊涂,但早年能在战场上拼杀立功,也算条汉子!
他随李渊打天下时的狠劲,倒和我赵军将士有些像。
若我赵军将官能学他早年那般敢打敢冲,再避了他贪财的毛病,秦军也得再退三分!”
蔺相如抚着胡须,缓缓补充:“最难得是他‘最早参与晋阳起兵’,这份眼光与决断,非寻常人所有。
赵国如今虽有忠勇之士,却少些能早早看透时局、坚定辅佐的臣子。只是他晚年失节,也提醒我等——为官者,纵有天大功劳,也需守得住本心,方能善始善终。”
宋·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抬手摩挲着龙椅扶手,盯着天幕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几个隐含的信息,对赵普沉声道:“这长孙顺德,既是皇亲(长孙皇后族叔),又能凭战功封公,获免死特权,倒和之前的柴绍有几分相似。只是他晚节不保,因贪腐罢官,这便是朕最忌讳的事。”
赵普躬身应和:“陛下所言极是。我朝正需‘以军功立身’之臣,长孙顺德早年的战功值得称道,可晚年贪腐之过更该引以为戒。
如今我朝官员俸禄已算优厚,若有人学他那般贪赃枉法,纵使有开国之功,也需严惩,方能正朝纲、安民心。”
赵匡胤点头:“说得好!他能入凌烟阁,可见早年功绩卓着,可‘声誉受损’四字,也成了他一生的污点。朕要让我朝官员都记着: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唯有清廉自守,方能留名青史。”
唐,长孙顺德望着天幕上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双手不自觉地攥紧,脸上满是复杂之色。
当看到“晚年曾因贪污受贿被弹劾,一度被罢官”时,他猛地低下头,声音带着几分愧疚与悔恨:“悔不该当初!早年随陛下起兵,出生入死,何等意气风发,却因一时贪念,坏了一世名声,也辱没了凌烟阁的荣耀!”
他抬头看向天幕上“薛国公”“邳国公”“免死特权”等字眼,眼中闪过一丝追忆,随即又被自责取代:“陛下待我不薄,赐我爵位,予我特权,可我却未能坚守本心。
若有重来之机,我定当戒贪戒欲,只以军功报国,不负陛下信任,不负凌烟阁之名!”言罢,他长叹一声,久久伫立,再无往日功臣的傲气,只剩满心的懊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