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响起了礼节性的、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中央决定的拥护,也是对新任书记的欢迎,更夹杂着每个人对自身未来前途的重新评估和考量。
掌声稍歇,张部长将目光转向高育良和祁同伟:“下面,请高育良同志和祁同伟同志分别讲话。”
工作人员将话筒移到了高育良面前。高育良缓缓站起身,他没有拿讲稿,只是微微向台下鞠躬,然后坐了下来,对着话筒,声音带着大病初愈后的沙哑,却异常清晰:
“同志们,我完全拥护、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他开篇明义,语气平静,“张部长代表中央所作的重要讲话,对汉东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这是对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鼓励和鞭策。”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积蓄力气,也仿佛在梳理思绪。“我在汉东工作、生活了多年,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和同志们一起,做了一些职责所系、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果说汉东这些年取得了一些成绩,归功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
他的话语非常谦虚,将个人作用降到了最低。“由于我个人能力和健康的原因,一些工作还做得不够好,一些想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留下了遗憾。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帮助过我工作的各位同志、各位老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说到这里,他再次起身,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台下再次响起掌声,这次掌声中,多了几分对这位即将离去的老书记的复杂情感,有对其贡献的认可,也有对其境遇的唏嘘。
高育良坐下,继续用平稳的语调说:“同伟同志政治素质好,大局意识强,思路清晰,作风扎实,年富力强,经过多岗位锻炼,尤其是近年来在省委副书记、省长岗位上,为汉东的发展稳定付出了艰辛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决定由同伟同志接任省委书记,充分体现了对汉东工作的重视、对汉东领导班子建设的关心。我相信,同伟同志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大家,把汉东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他对祁同伟的评价,完全是站在组织的立场上,公事公办,既肯定了能力,也表达了支持,但仔细品味,却少了些师生间应有的温情,更像是一种官方的、程序性的托付。
“我将愉快地奔赴新的工作岗位,”高育良最后说道,语气中透出真正的解脱,“我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汉东的发展。衷心祝愿汉东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同志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他的发言结束了,简短,克制,符合组织程序,也保持了一位资深领导干部最后的体面和风度。但台下许多熟悉他的人都从中听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疲惫和落幕感。那个曾经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常委会上运筹帷幄的高育良,那个将“汉大帮”经营得铁板一块的高育良,其政治生涯的核心篇章,就在这平静的语调中,正式翻过去了。
掌声再次响起,持续了颇长一段时间。这掌声,是送别,也是见证。
接下来,话筒移到了祁同伟面前。
祁同伟站起身,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先向主席台上的张部长、高育良以及其他常委点头致意,然后转向台下,向全体与会者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个鞠躬,幅度比高育良更大,时间也更长,显得格外谦逊和诚恳。
他坐下,调整了一下话筒,目光沉稳地扫过全场。整个礼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新任省委书记的首次正式亮相和施政宣言。
“衷心感谢党中央的信任和重托!”祁同伟开口,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与高育良的病弱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坚决拥护、服从中央的决定。这既是对我的巨大鼓舞,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定鞠躬尽瘁、恪尽职守,决不辜负党中央的信任,决不辜负汉东人民的重托。”
他的开场白充满了力量感和决心。接着,他话锋一转,提到了高育良:“衷心感谢育良同志为汉东改革发展稳定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打下的坚实基础。”他侧身向高育良点头致意,高育良也微微颔首回应。
“育良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好老师,”祁同伟的语气变得略显感性,但控制得恰到好处,“在育良同志的带领下,这些年来,汉东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政治生态持续向好,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把育良同志留下的好思路、好作风坚持好、发扬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奋力推动汉东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这番表态,既充分肯定了高育良的功劳,强调了工作的连续性,也巧妙地暗示了“继承中发展”的意图,将未来的工作自然而然地置于自己的领导之下。
随后,祁同伟开始阐述他的施政思路。他没有准备冗长的讲稿,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