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看似宏观、中立的论述背后,沙瑞金倾注了他对汉东局势最深刻的洞察和最无奈的叹息。他不能点名道姓,只能将具体的、尖锐的矛盾,升华为抽象的、普遍性的“治理难题”。这是一种高级的“春秋笔法”,他希望调研组的成员,特别是那些有经验、有洞察力的成员,能够读懂字里行间的深意。
第三部分,是“下一步工作思路与建议”。 在这一部分,沙瑞金放低了姿态。他不再强调“打破”和“重塑”,而是更多地强调“巩固”、“深化”和“完善”。他提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意在打破垄断);“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意在绕过中间层的阻隔);“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特别是培养一支懂业务、有担当、守底线的年轻干部队伍”(意在为未来播种)。
最后,他非常策略地写下了“几点建议”,实则是委婉的求助:“恳请上级在政策指导、干部交流等方面,给予汉东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汉东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为全国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这句话,听起来是套话,但在当下的语境中,却是在暗示:汉东的局面复杂,我沙瑞金需要来自更高层面的、更明确的支持,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写完最后一个字,沙瑞金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袭来。他反复通读这份报告,心情复杂。它足够严谨,足够“讲政治”,应该能通过程序审查。它也确实点出了一些问题,虽然披着理论的外衣。但是,它足够有力吗?在高育良、祁同伟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充满细节和“温度”的“和谐稳定”图景面前,这份侧重于“问题”和“挑战”的、略显冷峻和理论化的报告,会不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会不会被解读为一种“抱怨”和“无能”?
他想起了李达康。李达康或许会欣赏这份报告直面问题的勇气,但在当前形势下,李达康明哲保身的态度恐怕不会改变。他想起了田国富,那次常委会上的表态已然说明了一切。孤独感,如同窗外的夜色,浓重地包裹着他。
他知道,高育良他们此刻必然在更加从容、更加自信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他们掌控着局面,掌控着信息,掌控着大多数干部的嘴巴。他们可以轻松地展示出一个“政通人和”的汉东。而他,只能依靠这份精心雕琢却可能收效甚微的文字,进行一次悲壮而孤独的陈述。
他关掉电脑,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空无一人的院落和远处城市的零星灯火,沙瑞金的眼中闪过一丝不屈。即便希望渺茫,他也要尽力一搏。这份报告,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去留,更是为了他心中那份对汉东未来的责任和期许。哪怕只能在这铁板一块的局面上,凿开一丝微小的裂缝,透进一点光,也是值得的。
他拿起外套,关掉灯,办公室陷入黑暗。走廊里响起他孤独而坚定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大楼里回荡,预示着第二天,那场无声的决战,即将拉开序幕。
喜欢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