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她确定了,不是世界出了问题,就是她自己出了问题。
下课後,她鬼使神差地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走到了昨天刚被仗助和康一修复过的那座小桥边。那里曾是她感觉“声音被吞食”的地方。此刻,水流潺潺,一切正常。
但当她靠近桥墩,伸手触摸那冰凉的石壁时,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她仿佛能“感觉”到石壁内部,那被修复过的规则裂痕所留下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愈合痕迹”。那痕迹并非物理存在,而是一种……**信息层面的疤痕**。
与此同时,她佩戴的廉价耳机里,正在播放的流行音乐突然掺杂进一阵刺耳的电流噪音,歌词也变得模糊扭曲。
京猛地摘下耳机,噪音消失了。她看着手中的耳机,一个荒诞的念头浮现:不是耳机坏了,而是这个地方残留的、极其微弱的规则“疤痕”,干扰了电子设备传递的、本就压缩过的数字信息的稳定性?而她,不知为何,能感知到这种微观层面的信息干扰?
她抬起头,望向杜王町湛蓝的天空,心中充满了迷茫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她似乎能“听”到这座小镇平静表面下,那些细微的、尚未完全抚平的“伤痕”在低声呻//吟。
**第四幕:言灵师的试探**
广濑康一从SPW基金会那里得知了有关“背景认知不协调信号”和可能存在的“信号敏感个体”的简报。他立刻联想到了自己和仗助在修复工作中感受到的异常,以及露伴提到的规则残渣的“活性”。
“如果这种‘不协调’是普遍存在的背景噪音,那么,拥有特殊感知的人,比如仗助对‘完整性’的感知,我的‘心言’对‘定义’的敏感,或许都能察觉到。”康一分析道,“甚至,可能催生出新的、拥有类似感知方向的觉醒者?”
他决定进行一次小范围的主动探测。他来到一个人流相对较少的公园广场,集中精神,不再是对某个具体对象使用“心言”,而是尝试将“回音”ACT3 的力量,以最低功率、最广范围地扩散出去,如同声呐一般,去“倾听”周围环境在规则层面的“声音”。
“定义:环境信息稳定性扫描。”
无形的波纹以他为中心,轻柔地掠过广场。他闭着眼睛,过滤掉物理世界的声音和景象,将意识沉浸在那由规则和信息构成的底层世界中。
他“听”到了许多东西:脚下泥土坚实的“存在感”,空气中流动的风那自由的“轨迹定义”,远处儿童嬉笑声中蕴含的纯粹“快乐”情绪信息……这些都是世界正常运转的背景音。
但在这背景音之下,他确实捕捉到了那一丝基金会报告里提到的“不协调”。它如同极细微的沙沙声,无处不在,干扰着规则的“流畅度”。它并非恶意,更像是一种……**系统运行时的固有噪音**,只是这噪音的音量,似乎比承太郎先生屏障展开前,略微提高了一点点。
更让他注意的是,在他进行扫描的过程中,他隐约感觉到,在公园的某个方向,似乎有一个极其微弱的“共鸣点”。那感觉一闪而逝,仿佛一滴水融入了大海,但他确信那不是错觉。有什么东西,或者**什么人**,对他扩散出去的、探测规则稳定性的波纹,产生了微弱的反应。
康一睁开眼,目光锐利地看向那个方向——那是公园的长椅区,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坐在那里说笑,其中一人戴着耳机,低着头,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那是虹村京。
**第五幕:基石的视角与新的考量**
空条承太郎的意志如同高悬的明镜,映照着杜王町的每一个角落。他清晰地感知到了康一的探测行为,也捕捉到了那个微弱“共鸣点”的存在——虹村京。
他对这个少女的初步觉醒并不意外。世界的规则被强行提升到更高的“真实”维度,就如同将生物从低氧环境骤然置入富氧环境,总会有些个体率先产生适应性的、或特异性的反应。京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信息保真度”和“规则流畅度”的极端敏感,可以称之为 **“信息感知”** 或 **“现实敏锐度”** 的雏形。
这种能力在现阶段极其弱小,甚至算不上替身能力,更多表现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感官过敏。但其潜力在于,她或许能察觉到连仗助的“完整性”感知和康一的“定义”扫描都难以捕捉的、更细微的规则扰动和信息误差。
基金会监测到的“背景不协调信号”,也在他的感知之内。他明白,这并非外敌入侵,而是世界本身在适应新的、更坚固的“真实”规则时,产生的内在“调试过程”。旧的、相对松散脆弱的规则体系被更致密、更强大的体系取代,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微观层面的“应力”和“摩擦”,表现为这种全域性的、细微的认知不协调。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会随着世界本身的逐步适应而慢慢平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成为DIO挑战命运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穿越成为DIO挑战命运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