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冀州平原,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金色海洋。
空气中满是成熟谷物特有的、朴实而醉人的香气。
一株株神种粟米,穗头沉甸甸地压弯了秸秆,颗粒饱满得像是要炸开。
农夫们赤着黝黑的脊梁,脸上沟壑纵横,但那双眼睛里,却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彩。
“今年这收成,顶过去三年了!”
“什么三年,俺活了四十岁,就没见过这么好的年景!”
喜悦的歌声和爽朗的笑声,在田野间此起彼伏,汇成了一曲最动人的丰收之歌。
……
洛阳,大将军府。
荀攸快步走入政事堂,他一向沉稳的脸上,此刻也难掩激动之色,怀里抱着一摞厚厚的竹简。
“主公!”
刘景从沙盘前抬起头,看向自己的心腹谋士。
“公达,看你这模样,可是有天大的喜事?”
荀攸将竹简重重地放在案上,发出一声闷响。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主公,各州秋收的统计,出来了!”
堂内瞬间安静下来,郭嘉、戏忠、张飞等一众文武,目光齐刷刷地汇聚过来。
荀攸拿起最上面一卷竹简,高声念道。
“冀州,因多年经营,神种、新犁早已普及,今年风调雨顺,共计产粮,五千万石!”
五千万石!
这个数字砸在众人耳中,犹如平地惊雷。
张飞瞪圆了环眼,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拳头。
饶是郭嘉这等随性不羁之人,也猛地从席上坐直了身体,眼中满是震撼。
荀攸没有停顿,继续展开第二卷。
“司隶,经这两年的休养生息,屯田垦荒,得粮两千万石!”
“并州、幽州、徐州三地,虽新定不久,但在鲁肃、刘虞、贾诩三位大人治理下,推广神种与曲辕犁和耕牛,已尽数实现粮食自足,百姓人人仓中有余粮!”
整个政事堂,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喧哗。
“我的天爷!”
张飞一拍大腿,猛地站了起来,他看看堆积如山的简牍,又看看一脸笑意的刘景。
他憋了半天,涨红了脸,瓮声瓮气地吼了一句。
“大哥!这……这其它诸侯都吃不上粮食,咱们这么搞,过分了啊!”
此话一出,堂内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哄堂大笑。
贾诩捋着胡须,难得地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是啊,过分了。
当天下的诸侯和百姓还在为一口吃的挣扎求生时,他们这里,却在为粮食多得没地方放而“发愁”。
刘景也笑了起来。
这就是他穿越至今,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
这就是技术革新与和平环境结合后,爆发出的恐怖力量!
有了这天下粮仓,他何惧四方宵小!
这场战争,在开始之前,他已经赢了一半!
……
“刘大将军治下,仓禀俱实,百姓丰衣足食!”
这个消息,比最快的斥候跑得还要快。
它顺着商路,混在流民的队伍里,插上翅膀一般飞遍了大汉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那些在战乱、饥饿、苛捐杂税中苦苦挣扎的百姓而言,刘景的名字,几乎等同于救世主。
冀州边境的关卡前。
从兖州、青州逃难而来的百姓黑压压一片,一眼望不到头。
他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中满是麻木和绝望。
直到冀州的小吏,用铁勺给他们每个人都盛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粟米粥。
那浓稠的,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米粥,让所有人都呆住了。
一个老者端着碗,浑浊的眼泪大颗大颗地砸进粥里。
他猛地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是活路!这才是活路啊!”
……
兖州,濮阳。
曹操的府邸内。
他刚刚巡视完屯田的营地,看着那些初见成效的田垄和精神稍振的军士,心情颇为不错。
程昱在一旁恭维道:“主公此法,乃定国安邦之策。待秋收之后,我军兵精粮足,何愁刘景不破!”
曹操捻着胡须,得意地点了点头。
“报!”
一名斥候校尉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毫无血色。
曹操眉头一皱。
“何事惊慌?”
那校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都在发抖。
“主公……细作……细作送回了刘景治下的秋收情报……”
“冀州一地,产粮……产粮……”
校尉像是被掐住了脖子,半天说不出那个让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的数字。
曹操不耐烦地喝道:“产粮多少!快说!”
校尉闭上眼,用尽全身力气喊了出来。
“五千万石!”
嗡!
曹操的脑子瞬间一片空白。
他脸上的得意笑容完全凝固,手里的酒樽“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他踉跄一步,一把揪住那校尉的衣领。
“你再说一遍?多少!”
“五……五千万石……”
“不可能!”
曹操猛地将校尉推开,双目赤红,状若疯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