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城大殿。
平定常山黄巾的喜悦,如同醇酒的余香,还未彻底散去。
汉灵帝刘宏的脸上,甚至还挂着几分轻松的笑意。
然而,这短暂的宁静被一声凄厉的“报——”字撕得粉碎。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连滚带爬地冲入殿中,手中高举着染血的奏报,声音嘶哑。
“陛下!冀州八百里加急!”
张让眼皮一跳,快步上前,从信使手中接过奏报,呈送给御座上的汉灵帝。
大殿之内,瞬间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那份奏报上。
汉灵帝展开奏报,只看了一眼,脸上的血色便迅速褪去,变得一片煞白。
“混账!”
他猛地将奏报摔在案上,胸膛剧烈起伏,刚刚的好心情荡然无存。
“这张牛角是何人?褚燕不是已经败了吗?八万!八万黄巾余孽!”
“他们想干什么?想翻天吗!”
张让连忙捡起奏报,快速扫过,脸色也变得极为难看。
奏报上的内容,让殿内所有官员都倒吸一口凉气。
逃窜的黄巾渠帅褚燕,竟然与中山、常山、赵国等地的黄巾余部合流,投奔了贼首张牛角。
二人纠集了近八万之众,自称“黑山军”。
张牛角为元帅,褚燕为先锋,其兵锋直指中山国,意图凿穿中山,与巨鹿郡的地公将军张宝遥相呼应!
一旦这两股黄巾贼寇汇合,整个冀州北部将彻底糜烂,成为一个谁也啃不动的黄巾巨头!
“陛下!”
一位大臣出列,声音发颤。
“如今卢中郎将正在邺城与张角主力对峙!”
“皇甫将军和朱将军也在长社牵制波才主力,我等……我等中央军,已无兵可调啊!”
这番话,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汉灵帝的头顶。
是啊,能打的精锐全都派出去了。
现在,国库空虚,兵力捉襟见肘。
难道要眼睁睁看着那八万黑山军和张宝的数十万大军连成一片?
一想到那个后果,汉灵帝就感觉一阵天旋地转,额头上冷汗涔涔。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就在这令人绝望的沉默中,张让眼珠一转,立刻上前一步。
“陛下!老奴有一人可举!”
汉灵帝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切地问道:
“谁?快说!”
张让尖着嗓子,声音却异常响亮,回荡在整个大殿。
“常山太守,刘景!”
他高声道:
“陛下请想,刘景以三千兵马,旬月之间便平定常山褚燕三万黄巾,俘虏上万!”
“此等战绩,堪称国朝栋梁!其人智勇双全,治军有方,对付黄巾贼寇更是经验丰富!”
“如今黑山军虽有八万之众,但不过是乌合之众,一群残兵败将罢了!”
“只要让刘景总领常山、中山两郡兵马,以雷霆之势北上。”
“定能将这股贼寇扼杀在摇篮之中!”
张让的话,让汉灵帝浑浊的眼睛里,重新亮起了光。
对啊!
刘景!
那个给他带来巨大惊喜的年轻人!
那个用辉煌战绩狠狠打了袁隗一记耳光的后起之秀!
他的目光扫向太傅袁隗,带着几分询问,也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袁隗站在那里,老脸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心中恨不得将刘景千刀万剐,但此刻,他却一言不发。
让他去?
好啊!
八万黑山军,可不是吃素的,地方兵的战斗力怎么抵挡得住相差近10倍的兵力差距。
这根本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一个巨大的火坑!
刘景若是胜了,固然让他不爽,但若是败了……那便是万劫不复!
到时候,这张让举荐之人兵败身死,看他还有什么脸面在自己面前嚣张!
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
这才是万全之策。
见袁隗罕见地没有反对,汉灵帝心中大定。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
“好!就依张常侍所言!”
“传朕旨意!命常山太守刘景,整合常山郡兵力,即刻北上中山郡。”
“总领中山郡一切军政事务!务必,给朕将这张牛角、褚燕之流,尽数剿灭!”
“朕,要他们的脑袋!”
圣旨一下,快马加鞭,飞速奔向常山。
朝会散后,太傅府。
袁绍跟在袁隗身后,脸上满是困惑和不甘。
“叔父,为何要同意张让那阉人的提议?”
“那刘景小儿风头已盛,若再让他立下此等大功,日后岂不更难制衡?”
袁隗停下脚步,转身看着自己这个侄子,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精明。
他轻抚着花白的胡须,冷笑道:
“本初,你看事情,还是太浅了。”
“八万黑山军,岂是易与之辈?此战,凶险万分。”
“我若举荐旁人,胜了还好,若是败了,丢的是我袁家的脸面。”
“可让刘景去,就不一样了。”
袁隗慢条斯理地分析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