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脱头领虽嫌钱紧贪,但也知道他的权力——没有钱紧点头,丝绸连泉州港都出不去。只能答应:“每匹抽五厘,多了没有。”钱紧笑了:“五厘就五厘,每月运一万匹,就是五百两,够我买十坛好酒了。”
可他的小动作没瞒过阿合马的眼。阿合马拿着钱紧和斡脱商人的交易账簿,在忽必烈面前冷笑:“钱紧这是把陛下的海外贸易,当成自己的钱袋子了。”忽必烈却没生气,反而摩挲着账簿:“让他贪,只要他给朕赚回十倍的钱,这点小钱就当喂狗了。但你得盯着,别让他贪得忘了形。”
这年冬天,泉州港的海外贸易收入突破五十万两白银,忽必烈的内帑堆满了银锭。钱紧也在泉州买了座宅院,院里挖了个地窖,藏着他私吞的两万两白银。除夕夜,他对着地窖里的银锭喝酒,笑得合不拢嘴:“跟着忽必烈搞钱,比当皇帝还快活!”
至元十年,两淮盐场的盐工们扛着盐袋往船上装,钱紧站在盐场的高台上,手里拿着一叠黄纸——是刚印好的盐引。
按忽必烈新定的“引岸制度”,全国盐区按地域划分,商人要卖盐,必须先向官府买盐引:一张盐引可卖盐四百斤,官价白银一两。商人凭盐引到盐场领盐,再到指定区域售卖,售价由官府定——每斤盐卖五文钱,一张盐引能卖两千文,折合白银二两,商人赚一两,官府卖盐引就赚一两,稳赚不赔。
“钱大人,今年两淮盐区的盐引,能不能多给小的一百张?”盐商张大户挤到钱紧身边,递上一个沉甸甸的荷包——里面是五十两白银。钱紧掂量着荷包,笑了:“张大户是爽快人,一百张盐引没问题,但你得帮朕个忙——把盐价悄悄涨到六文钱,多赚的钱,咱俩对半分。”
张大户喜出望外——每张盐引多赚四百文,一百张就是四万文,折合白银四十两,对半分也能赚二十两。他立马答应,转头就吩咐伙计涨价。可盐价一涨,百姓就怨声载道,扬州府的百姓联名上书,说盐价太高,吃不起盐了。
忽必烈收到上书,召钱紧进宫问话:“两淮盐价涨了,百姓怨声载道,你怎么说?”钱紧却不慌不忙:“陛下,盐是刚需,百姓再怨也得买。而且盐价涨一文,每张盐引就能多赚四百文,两淮盐区每年卖十五万张盐引,就能多赚六万两白银,够支付十万军队的军费了。”
忽必烈皱着眉:“可百姓要是反了怎么办?”钱紧从怀里掏出另一本账簿:“陛下您看,盐价涨了,但臣让盐商把多赚的钱拿出三成,给盐工涨了工钱,盐工不反;再拿出两成,补贴给贫困县的百姓,百姓也不会反。剩下的五成,三成归陛下内帑,两成归盐商,皆大欢喜。”
忽必烈翻着账簿,见上面写着盐工工钱涨了五成,贫困县每月能领到两千斤盐,突然笑了:“你这汉人,把算盘打得比蒙古人的弓箭还准。准了,就按你的法子办。”
可钱紧转头就把补贴百姓的盐扣了一半,换成白银揣进自己腰包。扬州府的知府知道了,却不敢揭发——钱紧是忽必烈面前的红人,揭发他等于找死。只能私下叹气:“这汉奸比豺狼还狠,百姓的救命盐都敢贪。”
这年,两淮盐区的盐引收入达三十万两白银,忽必烈的内帑又添了九万两。钱紧也赚得盆满钵满,在大都买了第二座宅院,还娶了三房小妾。他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却不知道阿合马早就派人造了假账本,把他贪盐引钱的事记了下来——只等忽必烈什么时候想收网。
至元十三年,大都的集市上,一个小贩拿着一张淡青色的纸,对着买烧饼的客人喊:“客官,用中统钞付账吧!陛下说了,这钞能当银子花,一贯钞换一两白银!”
客人半信半疑地接过纸钞,上面印着“中统元宝交钞”六个大字,还有忽必烈的玉玺印记。这是忽必烈听从钱紧的建议,发行的全国统一纸币——之前各地用的铜钱、银锭混乱,不利于征税和贸易,中统钞由朝廷统一发行,可兑换白银,还能缴纳赋税,强制民间使用。
钱紧站在集市对面的茶馆里,看着百姓用中统钞买东西,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身边的户部主事问:“钱大人,这中统钞真能稳定?要是百姓都来兑换白银,国库的银子不够怎么办?”
钱紧呷了口茶:“傻小子,陛下规定中统钞可兑换白银,但没说必须随时兑换。咱们控制发行量,每发行一贯钞,国库存半两白银做准备金,百姓就不会怀疑。而且用钞征税,百姓不得不收,久而久之,就没人想着兑换白银了。”
可没过多久,忽必烈就遇到了麻烦——攻打日本的军队需要军费,国库的白银不够,他召钱紧进宫:“朕要再发一百万贯中统钞,填补军费。”钱紧心里咯噔一下——现在国库只有五十万两白银,已发行两百万贯钞,再发一百万贯,准备金就不足三成了,容易引发通胀。
但他不敢拒绝,只能答应:“陛下,发钞可以,但得让地方官府按钞价收税,不许拒收。”忽必烈准了,当即下令印钞。钱紧却私下动了心思——他知道钞价迟早要跌,连夜让管家把家里的中统钞全换成白银,藏在地窖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搞钱传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搞钱传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