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钱紧忍不住问:"将军,咱现在不缺钱了,您咋还这么省?"
许褚指着地里的佃户:"你看王老汉,去年得了咱的农具,今年收了十石粮,特意送了两石来。这粮食比黄金值钱——老百姓念着咱的好,才愿意跟着咱;小子们看着咱的样子,才不会学坏。要是我现在铺张浪费,佃户该觉得咱飘了,小子们也该学懒了。"
真正让许家彻底站稳脚跟的,是黄初元年的圣旨。曹丕刚登基,就派人给许褚送来了赏赐:封牟乡侯,食邑七百户,许家子孙能世袭爵位,谯县、陈留两地的许家田地免除徭役。
钱紧捧着圣旨,手都抖了——七百户食邑,每年光租税就有七千石粮,够许家吃几辈子;免除徭役,族里人能安心种地做买卖,不用再担心被拉去当兵。他以为许褚会高兴,可许褚看完圣旨却皱着眉,当天就召集全族人在祠堂开会。
祠堂里挤满了人,有族里的老人,有年轻子弟,还有跟着许家种地的佃户代表。许褚站在供桌前,攥着圣旨粗声说:"朝廷给了咱特权,咱不能拿着特权欺负人。今天我定三条规矩,谁都不能破!"
他掰着粗手指一条一条数:"第一,佃户租咱的地,租税按朝廷规定收,多一文都不行。要是遇着灾年,直接免租——去年谯县闹水灾,王老汉家没收成,咱免了他的租,今年他就多交了一石粮,这就是人心换人心。第二,许家的冶铁坊、织坊,不管卖给军队还是老百姓,都按市价来,不许涨价。上次张老板说布料要涨价,我让他等等,后来他自己说'许将军说了不涨,咱就不涨',转头就有好几个商户来订布,赚的比涨价还多。第三,族里的子弟,不管有没有爵位,都得干活。要么去军营当兵,要么在家种地做买卖,不许有吃闲饭的懒汉——许安当年被罚种地,现在成了先锋营的副将,这就是例子!"
话音刚落,族里的老人许福就站出来,捋着胡子不乐意:"仲康,咱现在是侯府了!七百户食邑,还免了徭役,何必这么委屈自己?多收点租,多赚点钱,让族里人住砖房、穿绸缎,不好吗?你看隔壁陈家,不过是个举人的后代,就敢收佃户五成租,日子过得多滋润!"
许褚瞪了他一眼,嗓门比刚才还大:"滋润?陈家去年收五成租,佃户跑了一半,今年地里全荒了,不得不把租子降回三成。你以为多收租是赚?那是把老百姓往外推!当年咱在谯县没地种,是王老汉给了半袋米;现在朝廷给了食邑,是让咱护着老百姓,不是让咱欺负他们!你要是想多收租,就别认我这个族长,也别进许家的祠堂!"
许福被说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坐了回去,再也没人敢反对。王老汉作为佃户代表,站在角落里抹眼泪,对着许褚作揖:"许将军,您是大好人!咱跟着您种地,心里踏实!"
那天散会后,钱紧跟着许褚回府,路上忍不住说:"将军,您刚才说的那番话,比私塾先生讲的还在理。"
许褚笑了:"不是我在理,是老祖宗的理——老百姓是根,根基稳了,家业才能长久。当年主公说'忠于皇上得先让老百姓安稳',我一直记着。咱许家的家业,不是靠赏钱堆出来的,是靠老百姓的信任、子弟的踏实挣来的。"
从那以后,许家的名声越来越响。谯县人都说"许侯爷家的地不坑佃户,许侯爷家的铠甲不偷工",连外地的商户都来谯县找许家做生意。钱紧帮许家管了几十年账,看着许家的田从几十亩扩展到近万亩,看着许家的冶铁坊开了三家分坊,看着许安从被罚种地的混小子,变成能独当一面的将军。
他临终前,把子孙叫到跟前,指着账本上的数字说:"跟着将军赚钱才知道,最笨的赚钱法子是抢,最聪明的赚钱法子是'忠'——对主公忠心,能得赏赐;对老百姓忠心,能站稳脚跟;对家族忠心,能长远。你看许家的银子,跟地里的庄稼似的,一茬接一茬从不断根,就是因为这三个字。"
而许褚呢?直到晚年,还常蹲在许家的田埂上,手里攥着曹操当年赏的鎏金令牌,看着佃户们耕地。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他粗声粗气地对身边的孙子说:"你看这地里的土,得好好翻才能长庄稼;咱许家的家业,得好好守才能传下去。别贪小便宜,别偷懒,别欺负人,比啥都强。"
风从渭河边吹过来,带着麦浪的香气。那枚鎏金令牌在夕阳下闪着光,上面刻的"忠勇"俩字,比黄金还耀眼。
喜欢搞钱传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搞钱传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