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7年 汉文帝元年 农历十月下至十一月
十月的北地,寒冬的脚步比往年来得更急、更猛。几场呼啸的北风过后,天空便彻底沉下了脸,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境,仿佛触手可及。不等人们准备好过冬的柴薪,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便不期而至,一夜之间将狄道城内外染成一片银装素裹。积雪深可没膝,湟水彻底封冻,坚硬如铁。原野上再也看不到一丝杂色,唯有朔风卷起雪沫,如同冰冷的沙砾,抽打着世间万物。天地间一片肃杀,万物凋零,生机仿佛都被这极致的严寒所冻结。然而,在这片被冰雪覆盖的寂静之下,危险的讯号却如同冰层下的暗流,愈发清晰地传递到了靖王府。郡丞公孙阙布设在漠南的情报网络,冒死传回了一系列令人极度不安的消息:匈奴右贤王部今年遭遇了数十年不遇的“白灾”(特大雪灾),牲畜冻毙无数,部落生计陷入绝境。在生存压力的驱使下,右贤王已彻底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开始大规模集结兵力,其麾下各部族的骑兵正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规模远超今秋的骚扰,一场旨在掳掠物资、转移内部矛盾的大规模南侵,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几乎与此同时,经过近两个月的艰难跋涉,第二批官督西域商队的主力,终于顶着风雪返回了狄道,他们不仅带回了预期的货物与利润,更带回了一个关于西域局势重大变化的惊人消息。内忧外患,在这寒冬时节同时逼近。靖王李凌面临着双线作战的考验:一方面,他需要立即调动全部军事力量,应对即将到来的、可能是近年来最严峻的边境危机;另一方面,他必须迅速消化西域带来的新情报,调整西进策略,以应对那片遥远土地上出现的新的挑战与机遇。这个冬天,对北地郡而言,注定不会平静。
十月廿八,大雪初歇,但天色依旧阴沉。靖王府议事厅内,炭火盆烧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气氛。李凌端坐主位,面色沉静如水,但微微蹙起的眉头显示了他内心的波澜。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都尉赵破奴悉数在列,世子李玄业也被特许参与此次最高级别的军情研判。案几上,摊开着最新的边境舆图和情报汇总。
“王爷,”公孙阙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指向地图上阴山以北的几个标记点,“各方密报确认,匈奴右贤王本部及其附属浑邪、休屠等大部,因今冬特大白灾,牲畜损失恐过半,部落已到易子而食的绝境。右贤王为求活路,已悍然下令,集结所有能战之兵,号称三万骑,其前锋精锐已开始向南移动,意图再明显不过——要大举入寇,劫掠我边郡粮草物资,以渡严冬!”
赵破奴闻言,虎目圆睁,抱拳道:“王爷!胡虏这是要狗急跳墙了!末将请令,即刻尽起大军,迎头痛击!定要将其拦在国门之外!”
周勃则显得更为忧虑:“三万骑……纵然有虚张声势之嫌,其势亦必浩大。今冬雪大,道路难行,于我守军调动、粮草转运亦是极大考验。胡虏困兽之斗,凶悍异常,此战……恐极为艰苦。”
李凌没有立即表态,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地图,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案几,良久,方沉声问道:“破奴,我北地边境各塞,眼下防务、粮秣、军心如何?能否顶住胡虏主力持续猛攻?”
赵破奴挺直腰板,朗声答道:“回王爷!边境各主要关塞,如高阙、窳浑、朔方等,经去岁至今连续加固,城防坚固!守军将士经王爷厚赏抚恤,士气高昂,求战心切!各塞粮草储备,足支两月有余!弩箭礌石等守城器械,亦补充充足!然……若胡虏不顾伤亡,长期围困,或分兵多处同时猛攻,压力确实巨大。尤其雪天,城墙冰滑,不利于我军行动,却便于胡虏蚁附。”
“嗯,”李凌微微颔首,又看向公孙阙,“子通,匈奴内部,可还有转圜余地?其后勤补给线如何?可有其粮草囤积点的确切消息?”
公孙阙摇头:“据内线拼死传出消息,右贤王此次是孤注一掷,内部反对声音已被强力压制。其补给主要靠随军携带的少量肉干、奶渣,以及……以战养战。其老弱妇孺皆留于漠北苦寒之地,生死由天。其粮草囤积点极其隐秘,且随军移动,难以准确锁定。此番,是死局。”
李凌深吸一口气,寒冷的空气让他头脑格外清醒。他缓缓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斩钉截铁地下令:
“胡虏此来,势在必得,已无和谈可能!我北地,唯有战!而且,必须胜!”
“破奴!”
“末将在!”
“即日起,北地郡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传令各边塞、亭障:依险固守,严禁浪战!充分发挥弩炮、滚木礌石之利,大量杀伤敌军有生力量!要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防线上!”
“命你亲率狄道城中八千精骑,即刻驰援压力最大的高阙塞! 你部任务,非是出城与胡虏野战,而是作为机动预备队,随时填补防线缺口,反击登城之敌!高阙塞,绝不容有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