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8年 汉后少帝元年 农历十二月下
腊月的北地,岁暮天寒,呵气成霜。接连几场大雪,将狄道城内外裹在一片厚重的银装素中,湟水坚冰如镜,反射着冬日苍白冷淡的阳光。原野上朔风凛冽,卷起千堆雪沫,扑打着城墙垛口,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时近岁尾,城中百姓多闭门不出,围炉取暖,准备迎接新的一年。边塞的军士们则顶风冒雪,巡逻在冰封的城垣与哨卡之上,警惕地注视着北方苍茫的雪原。在这万物蛰伏、看似一切活动都因严寒而停滞的季节,靖王府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打破了表面的沉寂,也预示着来自北方草原的、不同寻常的动向。
腊月二十六,午后。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似乎酝酿着又一场风雪。狄道城北门守军校尉顶风巡视时,忽见远处雪原上出现一队黑影,约二十余骑,正逶迤而来。待其稍近,可见来人皆着皮袍,戴毡帽,胯下是矮小精悍的草原马,与汉军装束迥异。为首一人,手持一节绑着旄牛尾的木杆,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是胡人!看装束,是匈奴人!”哨兵惊呼。
校尉心中一凛,立即下令戒备,弓弩上弦,同时飞马报入郡府。消息层层传递,迅速报至郡丞公孙阙处。公孙阙闻报,不敢怠慢,即刻禀报靖王李凌。
“匈奴使者?”李凌正在书房与周勃商议年节赏赐及开春农事,闻报眉头微蹙。在这个时间节点,尤其是新帝初立、双边关系微妙的时期,匈奴突然遣使至北地,其意图耐人寻味。
“来者何人?打着何旗号?”李凌沉声问。
公孙阙回道:“据城守初步盘问,对方自称是匈奴右贤王麾下使者,名曰阿提拉,持节而来,言有要事需面见王爷。观其随从,虽风尘仆仆,但举止尚算恭谨,不似寻常寇边小队。”
“右贤王……”李凌沉吟。匈奴右贤王部,历来统御西方,控制河西走廊北部及西域东部,与北地郡隔漠相望,是边境最大的威胁之一,也是此前朔方都督虫达引以为傲的势力。去岁狄道之战,虫达溃败,右贤王部亦受挫。此时遣使,意欲何为?是战是和?是试探,还是另有图谋?
周勃抚须道:“王爷,匈奴此时遣使,颇为蹊跷。或是因去岁败绩,内部有变?或是闻听长安易主,特来窥探虚实?亦或,西域商路初通,引起了彼等注意?”
李凌目光闪动,迅速权衡。无论匈奴意图如何,将其使者拒之门外绝非上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其进来,方能探其虚实。
“勃兄,子通,依例接待。”李凌决断道,“开北侧偏门,引其入城,安置于驿馆,严加‘保护’。命通晓胡语者仔细盘问来意。本王明日于王府偏殿接见。知会赵破奴,暗中调一队精锐,于王府四周警戒,以防不测。”
“诺!”周勃、公孙阙领命,立刻分头安排。
【系统提示:宿主面临突发性外交事件,迅速做出精准判断,展现出应对边境复杂局面的冷静与策略… 宿主状态:于新朝初立、外部环境不确定时期,沉稳应对北方强邻试探,化被动为主动,将危机转化为展示实力、获取情报之机,边境掌控力经受考验…】
当夜,驿馆内外戒备森严。公孙阙亲自挑选的精干吏员,以提供酒食、照料马匹为名,与匈奴使者及其随从接触,旁敲侧击。另一方面,对使团的监控也密不透风。
次日清晨,初步情报汇总到李凌案头。使者阿提拉,确是右贤王亲信,能言善辩。其此行目的,据称是代表右贤王“祝贺”北地靖王去岁大破朔方军,并“表达友好通商之意”。言语间,隐约提及右贤王与单于庭近来关系微妙,似有借重北地之意。此外,使团对北地城防、军容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
李凌闻报,冷笑一声:“祝贺是假,探听虚实、伺机离间是真。然,其中提及与单于庭不睦,或非空穴来风。此中或有可乘之机。”
辰时三刻,靖王府偏殿。殿内炭火充足,驱散了寒意。李凌端坐主位,身着亲王常服,不怒自威。左侧,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正襟危坐;右侧,都尉赵破奴一身戎装,按剑而立,目光如电。殿角,数名魁梧的侍卫肃立。世子李玄业被特许设座于李凌侧后屏风旁,静观这场难得的外交交锋。
“宣匈奴使者觐见!”司仪官高唱。
片刻,殿门开处,在两名郡府礼官引导下,匈奴正使阿提拉与一名副使,脱靴解刀后,迈步而入。阿提拉年约四旬,面色黝红,颧骨高耸,一双细眼精光四射,虽依汉礼躬身,但眉宇间仍带着草原民族的彪悍与桀骜。
“匈奴右贤王麾下使者阿提拉,参见大汉靖王殿下!”阿提拉右手抚胸,依胡礼躬身,汉语虽带口音,却也算流利。
“贵使远来辛苦,看座。”李凌声音平和,抬手示意。
“谢王爷!”阿提拉与副使在准备好的毡垫上跪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