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 汉·汉王四年 / 西楚·霸王四年 农历六月十三至二十
狄道城的清晨,是在织机的“唧唧”复“唧唧”声中醒来的。
城东新辟的工坊区内,百余名妇人正坐在简陋的棚架下,手脚麻利地操作着新造的木制纺车和织机。梭子穿梭,麻线在经纬间交织成布,空气中弥漫着苎麻纤维的清香。这是刘玥(昭武王妃)半月前力主兴办的“妇工坊”,招募城中寡居女子和士卒家眷,以工代赈,既安抚人心,也为军中产出急需的布匹。
李凌(20岁)站在坊外,指尖捻过一匹刚下机的粗麻布,布面略显粗糙,却厚实坚韧。“不错。”他颔首,“告诉她们,每织成十匹,可自留一匹。若有技艺精湛者,另赏粟米半斗。”
“诺。”跟在身后的工曹小吏连忙记下。
“王爷,”刘玥轻声道,“库中葛麻存量…只够支撑月余了。陇西地寒,不宜种麻,往年皆从关中或巴蜀购入,如今商路…”
“我知道。”李凌打断她,目光投向南方,“已让李信郡守派人去羌人部落,看看能否用盐铁换些羊毛来试织。另外…”他顿了顿,“让玄机抽空琢磨一下,能否将那些破损的匈奴皮甲鞣制后,拼接成裘衣或帐篷,物尽其用。”
正说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斥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报!王爷!北地郡飞鸽传书!”
李凌接过拇指粗细的竹管,拧开塞子,倒出卷紧的绢条。展开一看,眉头骤然锁紧。
“左贤王部骑兵三千,昨日突袭了方渠!”他声音沉冷,“守军血战一日,城…破了。”
刘玥脸色一白。方渠是北地郡最北的据点,距狄道不过二百余里。
“匈奴人屠城后,并未南下,而是…向西去了。”李凌将绢条递给刘玥,“看方向,似是奔着马岭(另一处)而去。”
“声东击西?”刘玥立刻反应过来,“他们真正的目标,还是想切断北地与陇西的联系,孤立狄道!”
“不止。”李凌眼中寒光闪烁,“他们这是在试探,试探朝廷援军的反应速度,也在试探…我陇西是否还有余力北顾。”
他深吸一口气:“传令:命羌道、安故守军加强戒备,多派斥候,严防匈奴偏师绕道偷袭。令高顺,从巡城军中抽调五百精锐,即刻北上,至青石峡设伏!若遇匈奴游骑,不必缠斗,以弩箭远射惊走即可,我要让他们觉得…我陇西防线,依旧密不透风!”
“诺!”
斥候领命飞奔而去。李凌转身走向城西校场,那里,李玄机(智力88)正指挥着工匠们试验新改进的脚踏式蹶张弩。这种弩加装了滑轮组和脚踏上弦机构,虽射速稍慢,但威力更大,对臂力要求更低,更适合新兵操练。
“王爷!”李玄机满头大汗地跑来,“新弩试射五十步,可透两层皮甲!就是这弦…磨损还是太快。”
“用这个试试。”李凌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瓷瓶,“这是淳于意用兽筋和鱼鳔熬制的胶膏,涂在弦上,或可增韧耐磨。”
李玄机如获至宝,连忙接过。李凌又压低声音:“黑水峪那边,可有新发现?”
李玄机神色一凛,凑近低语:“昨夜又派了两人扮作采药人靠近,在那片峭壁下…发现了这个。”他从袖中摸出半截断裂的箭镞,非铁非铜,色泽幽黑,质地坚硬,箭镞形制狭长带血槽,与匈奴常用的阔刃箭截然不同。
“这不是匈奴人的东西。”李凌指尖摩挲着冰冷的箭镞,眼神锐利,“也不是羌人或月氏的。倒像是…西域更西边的工艺。”
“还有,”李玄机声音更低,“今晨有樵夫在峪外十里处的溪边,捡到一块破损的皮子,上面有些…奇怪的符号。”他递过一张拓印的绢布,上面是几个扭曲的字符,似鸟非鸟,似兽非兽。
李凌凝视片刻,摇了摇头:“不认得。收好,或许日后有用。”他沉吟道,“看来,黑水峪里藏着的,不是匈奴,也不是马匪。传令张嶷,对月氏人的监视…再松一松,给他们点‘机会’。”
当夜,月氏人驿馆。
油灯如豆,乌木(月氏头领)用骨针小心翼翼地在一块干羊皮上刻画着。窗外夜虫鸣叫,更显室内寂静。
“汉人撤走了两个明哨。”一名同伴悄无声息地闪入屋内,低声道。
乌木动作不停:“看来,他们对黑水峪的兴趣…比我们想的还大。李凌的伤,恐怕也是真的,否则不会如此急于查探外界虚实。”
“那我们…”
“按原计划。”乌木刻下最后一个符号,吹干墨迹,“明日,你借口出城采买药材,往西北方向去。不必真去黑水峪,绕个圈子,做出探查地形的样子,务必让汉人的暗桩‘发现’你。然后…‘不小心’遗落这个。”他将一枚小巧的、刻着新月纹样的骨牌递给同伴。
“这是…”
“这是‘黑水’的信物。”乌木眼中闪过一丝诡光,“汉人得了它,只会更确信黑水峪与匈奴无关,而是与我月氏遗民有关的秘地。让他们去猜,去查,去…碰得头破血流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