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 汉·汉王四年 / 西楚·霸王四年 农历四月廿五至五月十五
狄道城的晨雾裹着新麦的清香漫过城墙。李凌(20岁)倚在行辕外的木栏上,望着城下新翻的耕地里,农夫正扶着犁耙赶牛。他们的布衫虽补丁摞补丁,却洗得干净;孩童们追着蝴蝶跑过田埂,笑声撞碎了晨露。
“王爷,今年春播的麦芽,比去年壮实。”刘玥(昭武王妃)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捧着一碗热粥,袖口沾着草屑——方才她刚去田埂上安抚过哄抢种子的妇孺。
李凌接过碗,喝了一口。粥里浮着野菊瓣,是淳于意(医官)特意加的,“败火”。他望着远处正在修缮的箭楼,喉结动了动:“再过七日,北市的粮栈该开秤了。”
“已让李郡守贴出告示,”刘玥在他身旁坐下,“每户限购五斗,军粮优先。只是……”她顿了顿,“羌人部落的人昨日来问,能不能用皮毛换粮。”
李凌的手指在碗沿摩挲。羌人部落是狄道城西的邻邦,从前因匈奴压迫,常与汉军交恶。上月他派张嶷(校尉)送了二十车药材去羌寨,换回三百张兽皮——那是给伤兵做夹被的材料。
“让他们去城南的粮栈,”他放下碗,“按市价减半。”
刘玥一怔:“可军粮……”
“军粮够吃到秋收。”李凌打断她,“羌人若饿极了,才会投匈奴。给他们活路,便是给狄道城筑墙。”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马蹄声。一骑快马冲破晨雾,马背上的信使浑身是汗,手中攥着染血的绢帛:“王爷!河湟郡急报!”
李凌接过绢帛,指尖扫过末尾的朱砂印——是汉王刘邦的“沛丰印”。
“项羽北征彭越,彭城空虚。”他念出声,眸中泛起精光,“汉王令,命我部……”他顿了顿,喉间泛起腥甜,慌忙用袖口掩住,“命我部出兵河西,牵制匈奴,策应汉军主力。”
刘玥猛地站起,碗“当啷”落地:“你身子才刚好!高顺说你昨日咳血……”
“无妨。”李凌扯过帕子擦了擦嘴角,将绢帛递给她,“你看,汉王要的是‘牵制’。我只需派三千轻骑,袭扰匈奴粮道,无需正面交锋。”他指向地图上的“姑臧”——匈奴左贤王的老巢,“让张嶷带玄甲卫去,他最擅长这种‘捅娄子’的活。”
同日,城南校场。
张嶷(体质75,力量78)正将长剑架在亲兵的脖子上。那亲兵抱着个酒坛,浑身发抖:“张校尉饶命!小的就是偷喝了半坛……”
“半坛?”张嶷冷笑,“上月发的军粮,你倒卖了两石麦子;前日偷了李叔工坊的铜钉;今日又偷酒——”他突然收声,目光扫过亲兵腰间的玉坠,“这玉坠哪来的?”
亲兵脸色惨白:“是……是北市米铺的王掌柜给的。”
“王秃子?”张嶷一把揪住他的衣领,“那老东西前日还说‘军粮吃紧,米价要涨’,原来私下里勾结羌人!”他将亲兵踹翻在地,“来人!押去见李郡守!抄了他的铺子!”
围观的士兵们拍手称快。李凌站在点将台上,望着这幕,对身旁的李玄机(工坊负责人)道:“张嶷这手‘杀鸡儆猴’,比我去训话管用。”
李玄机扶了扶断裂的鼻梁(上月被飞石砸伤):“将军治军严,是好事。只是……”他指了指校场角落的草垛,“伤兵营的王二狗,昨日偷了半袋草药。”
“王二狗?”李凌皱眉,“他娘病重,需要人参。”
“所以我没罚他。”李玄机叹气,“把他娘接进军医院,让淳于先生亲自看。”
李凌沉默片刻,从腰间解下玉佩:“拿这个去换人参。告诉淳于先生,用完了再找我要。”
李玄机接过玉佩,入手温凉。这是李凌母亲的遗物,据说能“驱邪避灾”。他将玉佩揣进怀里,转身时撞翻了草垛——里面滚出个布包,露出半截染血的绢帛。
“这是……”李凌捡起绢帛,展开。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行字:“五月十五,姑臧北三十里,老榆树下,取信物。”落款是“旧部·赵”。
“赵?”李凌眯起眼。他记起三年前,父亲帐下有个叫赵安的百夫长,因直言进谏被项羽杀害。难道……
“王爷!”高顺(体质76,力量80)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羌人使者到了。”
城楼上,羌人使者跪在青石板上。 他穿着羊皮袄,脖子上挂着狼牙项链,身后跟着二十名羌兵,腰间别着骨刀。
“我等是烧当羌的小首领,”使者声音发颤,“愿献牛羊千头,换狄道城的……盐巴。”
李凌望着他腰间的狼牙项链——那是匈奴人常用的装饰。
“盐巴?”他笑了,“狄道的盐,是从陇西运来的。上月匈奴断了商道,我这里也只剩半仓。”
使者额头冒汗:“汉军……汉军是不是快打过来了?我听说,汉王要……”
“要什么?”李凌突然逼近,“要你归降?还是要你当匈奴的走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