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风卷着落叶,打在星耀影业办公楼的玻璃门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曾几何时,这栋镶着银灰色幕墙的建筑,是文娱圈“流量帝国”的象征——门口常年停着豪车,艺人经纪人步履匆匆,记者们举着相机围堵采访;而如今,玻璃门上的“星耀影业”logo蒙着一层灰,被人用红漆划了道歪歪扭扭的叉,门口的花坛里散落着撕碎的宣传海报,印着“年度武侠巨制”的字样被踩得面目全非。
办公楼大厅里一片狼藉。员工们抱着塞得满满当当的纸箱,低着头匆匆走过,有的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工资条,脸上满是焦虑;几个供应商举着“欠薪百万,速速还款”的纸牌,堵在电梯口,见到穿西装的人就上前追问,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愤怒;更引人注目的是角落里的一位年轻女演员,她攥着一张泛黄的合约,眼圈通红,对着保安哽咽:“我当年刚毕业,他说给我女主角,结果让我签了十年的‘霸王合约’,还因为我拒绝陪酒雪藏我……现在他倒了,我就想当面问一句,凭什么用流量毁别人的梦想?”
而这一切的中心,周明远正躲在顶楼的办公室里,像一只被困在蛛网里的困兽。他的深灰色西装皱巴巴的,领口沾着咖啡渍,头发乱得像鸡窝,曾经锐利的眼神此刻涣散无光,布满血丝。办公桌上一片狼藉:未拆封的法院传票堆在角落,旁边散落着几张未支付的水军账单,唯一还算整齐的,是当年《侠义江湖》开机时的鎏金纪念牌,现在蒙着厚厚的灰,反射不出一点光。
他颤抖着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划过通讯录——“王总(某短视频平台)”“李总(某院线联盟)”“张经纪(顶流艺人团队)”,这些曾经在酒局上拍着他肩膀说“明远,有事找哥”的人,此刻成了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他先拨通王总的电话,听筒里传来机械的女声:“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连续打了三次,都是同样的提示;再打李总的电话,干脆直接跳转到关机界面;最后,他拨通了曾被他视为“左膀右臂”的张涛的电话,这次接通了,却只响了一声就被挂断,再打时,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
“一群势利鬼……”周明远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他把手机狠狠摔在桌上,屏幕裂开一道缝。曾经围绕在他身边的“盟友”“兄弟”,此刻都成了避之不及的陌生人——他们怕被他牵连,怕沾上“违法违规”的污点,更怕失去眼前的利益。这种彻骨的众叛亲离,比破产清算、终身禁业的处罚,更让他体会到从云端跌入深渊的寒意。
就在他蜷缩在沙发上失神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清算组的工作人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周明远,这是资产清算确认书,请你签字。公司名下的房产、车辆、版权,都会用于优先偿还员工工资和税款,剩下的部分再偿还供应商欠款。”
周明远盯着文件上的“破产清算”四个字,手指抖得握不住笔。他想起十年前,自己带着十万块钱闯北京,立志要打造“流量帝国”;想起三年前,他在《侠义江湖》开机仪式上,意气风发地说“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流量才是行业的王道”;而现在,他亲手建立的帝国轰然倒塌,只留下一堆烂摊子和“终身禁业”的烙印。
这场闹剧的落幕,不仅是周明远个人的失败,更成了整个行业的警示。《人民日报》当天就发表评论员文章《周明远的倒下:文娱行业不能没有“底线”》,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周明远的结局,不是偶然,而是资本无视内容规律、任性妄为的必然结果。他试图用流量堆砌虚假繁荣,用黑幕打压优质内容,用垄断挤压行业空间,却忘了文娱行业的核心是‘人’——是观众对真诚的期待,是创作者对初心的坚守,是行业对底线的敬畏。”
文章进一步强调:“流量可以制造一时的热度,却不能支撑长久的口碑;资本可以操控一时的市场,却不能违背行业的规律。周明远的案例如同一面警钟,警示所有从业者:唯有坚守初心、打磨优质内容、尊重市场规则,才能在行业里行稳致远;任何试图挑战底线、践踏规则的行为,最终都会被市场抛弃,被法律严惩。”
很快,周明远的案例成了行业里最鲜活的“反面教材”。多家影视公司、平台将他的违法违规行为整理成课件,纳入内部的“合规与伦理培训”:某长视频平台的培训会上,讲师指着“数据造假”的证据截图说:“大家记住,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刷出来的播放量,换不来真正的认可;”某经纪公司的新人培训中,导师拿着“霸王合约”的模板告诫新人:“我们要培养的是有演技的艺人,不是靠流量圈钱的工具,更不能用不正当手段打压新人;”甚至连高校的影视专业,都将“周明远事件”纳入案例教学,让学生们讨论“资本与内容的平衡”“行业伦理的重要性”。
夕阳西下,星耀影业办公楼的灯光一盏盏熄灭,只有顶楼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却再也照不亮周明远曾经的野心。他的末路,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旧的“流量至上”时代的终结——当他被行业彻底封杀,当他的案例成为警示,整个文娱行业也在这场阵痛中,朝着“内容为王、真诚为本”的新方向,慢慢前行。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