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像揉碎的金箔,顺着《归园田居》竹篱笆的缝隙缓缓漫入,将青石板路晒得暖融融的,踩上去带着初秋特有的温润。老槐树上的蝉鸣渐渐歇了,取而代之的是远处村民赶早集的吆喝声——“刚摘的黄瓜!脆生生的哟!”“糖炒栗子,热乎的!”,偶尔夹杂几声清脆的鸟鸣,像碎玉落盘,混着石桌上青瓷茶杯碰撞的轻响,织成一曲惬意的晨曲。
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仍在稳步攀升,突破一千二百万的数字醒目地挂在屏幕上方,弹幕里满是对刚才“梗来源”讨论的回味,“原来抽象家具梗是这么来的”“陆先生太懂生活了”的留言此起彼伏,还时不时飘出“求陆先生再讲创作心得”“想听郭老师聊更多老段子”的期待声,气氛热烈又真挚。
郭得纲显然聊到了兴头上,后台的背景音——弟子们练贯口的吆喝、快板的脆响——渐渐淡了下去,想来是他特意走到了安静的休息室。他的语气少了几分刚才的热络,多了几分对行业的深沉思索,甚至带着点困惑的恳切,像个在岔路口徘徊的探路人:“陆先生,不瞒您说,这两年相声市场看着是真红火,小剧场开了一家又一家,从南到北,弟子们商演一场接一场,票还抢不着。可我这心里,总像揣着块小石子,不踏实。”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轻微的“笃笃”声,语速慢了几分,像是在斟酌每一个词:“我发现个挺棘手的问题——好多新出来的段子,都一门心思追求‘快节奏’,噼里啪啦一顿输出,网络梗、流行语堆得像小山,‘绝绝子’‘退退退’‘栓Q’轮番上阵。观众当时是笑了,笑得还挺响,前仰后合的,可散场后一琢磨,啥也记不住。就像前些天我徒弟演个新段子,全程梗没断过,台下笑声就没停,可演出结束,有老观众问我‘刚才那段子说啥主题来着’,我愣是答不上来。陆先生,您见多识广,您说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这番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直播间的弹幕池,瞬间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无数观众的共鸣:“对啊!现在好多相声就是‘一笑而过’,看完啥印象没有!”“我上周去小剧场,笑得腮帮子疼,回家我对象问演了啥,我想了半天就记得几个网络梗!”“郭老师说出了我的心声!现在的喜剧太浮躁了!求陆先生解惑!”甚至有几位认证为“青年相声演员”“喜剧编剧”的网友也在弹幕里留言,语气满是困惑:“同迷茫!总怕段子不够热闹没人笑,可越热闹越没记忆点,不知道咋平衡!”
陆砚辞闻言,指尖轻轻摩挲着石桌上的纹路——那是岁月留下的细密痕迹,像生活里藏着的小细节。他目光望向院门口,恰好看到一位村民背着竹筐路过,筐里装着刚摘的青菜,绿油油的透着新鲜;他的妻子跟在身后,手里拿着两串红彤彤的糖葫芦,正低头给身边的孩子擦嘴角的糖渍,三人低声说着话,笑容温和得像院中的晨光。
他收回目光,语气平静却带着对人性的通透洞察,缓缓开口:“郭老师,我个人觉得,这些段子之所以留不下印象,可能是少了一点‘共情’的温度——就像一碗面,只放了盐,没放那勺能提鲜的汤,吃着寡淡,自然记不住。”
“共情?”郭得纲重复了一遍,语气里满是好奇,还带着点急切,“您给仔细说说,这‘共情’到底是啥?咋就这么重要呢?”
“相声,或者说所有的喜剧形式,都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调侃和讽刺。”陆砚辞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漫过喉咙,他继续说道,“就像您说的‘打工人’段子,现在好多本子都在调侃他们加班、秃头、被老板骂,这些确实是当下年轻人的痛点,能戳中笑点,让观众笑出来,但这只是‘热闹’,是浮在水面的东西。要想让观众记住,得往深里挖一层——挖那些藏在‘苦’背后的‘暖’,挖那些能戳中人心的小细节,挖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共同经历。”
他举了个具体又鲜活的例子,声音里带着一丝温和的共情,像在和老朋友聊家常:“您想想,一个加班到深夜的年轻人,走出写字楼时,街上空荡荡的,只有路灯拉着长长的影子。他累得肩膀都抬不起来,可掏出手机,看到妻子发的消息:‘锅里留了热汤,进门记得先喝一口,我在客厅给你留了灯’;或者他走到小区门口,遇到卖烤红薯的大爷,大爷笑着递过来一个:‘小伙子,看你累的,这个热乎,垫垫肚子’;再或者他打开家门,发现孩子虽然睡着了,却在桌上留了一张画——画着歪歪扭扭的爸爸,旁边用拼音写着‘爸爸辛苦了,我等你回家’。”
陆砚辞顿了顿,眼神里满是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您看,加班、秃头是‘梗’,是让观众笑的点;可家人留的那碗汤、烤红薯大爷的热乎劲儿、孩子画的那张画,才是‘共情点’,是让观众心里一暖的东西。写段子时,不能只说‘他加班到半夜,好惨’,要写他‘加班到半夜,揣着怀里还温着的奶茶,想着家里那盏亮着的灯,连脚步都轻快了点’;不能只说‘他被老板骂了,好委屈’,要写他‘被老板骂完,躲在楼梯间给妈妈打电话,刚说一句“妈”,就听见电话那头说“我给你寄了爱吃的酱菜,明天就到,你别省着吃”,眼泪差点掉下来,却笑着说“妈,我挺好的,您放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