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右边是一本不太起眼的《青云问道》,封面是淡蓝色,书脊上没有便签,但书页边缘却露出几处折痕,显然被反复翻阅过。书的右上角贴着一张透明胶带,像是之前不小心撕坏后修补的,胶带上还留着一点墨渍,颜色和其他便签上的墨水一模一样。
黄垒的目光死死盯着那些便签,呼吸都变得轻了——这些哪里是普通读者的批注?普通读者只会点评情节好坏,而这些便签上写的,全是“修改方向”“伏笔回收”“角色动机补充”,甚至还有“此处删减了三百字,因与主线冲突”的标注——这分明是作者的创作笔记!他想起之前采访“山民001”时,对方的编辑曾透露,这位神秘作家有个习惯,会在成书后在样书上标注需要修改的地方,甚至会根据读者反馈调整后续剧情,而这些便签上的内容,和编辑描述的一模一样!
为了不引起怀疑,黄垒装作被书架吸引,脚步顿了顿,然后“随意”地走到书架前,指尖在书脊上轻轻滑过,像是在挑选书籍。他的指尖故意停在《青云问道》的书脊上,感受着硬壳封面的质感,然后轻轻一抽,将书从书架上取了下来。书的重量比他想象中重,纸张是高品质的胶版纸,摸起来厚实光滑。他假装翻看,手指轻轻翻开扉页,目光立刻被上面的批注吸引:
扉页的空白处,用钢笔写着:“第一章开篇的‘青云山雾景’描写过于冗长,虽渲染氛围,但拖慢节奏,可删减至两百字内,保留‘雾锁山门’的核心意象即可。”旁边还画了一个小小的箭头,指向正文第一段,在“云雾如涛,漫过青云山的七十二峰”这句话下面,用红笔圈了起来,旁边写着:“此处可改为‘云雾漫山,隐去七十二峰轮廓’,更简洁。”
黄垒的瞳孔微微收缩——这段修改意见,和“山民001”去年在作者访谈里提到的“《青云问道》开篇修改了五版”完全吻合!当时作者说:“最开始写了五百字的雾景,后来觉得太拖沓,删到两百字,才觉得舒服。”而眼前这页批注,正是这段修改的原始记录!
他强压下心底的激动,故意皱着眉,口中啧啧称奇,声音不大,却刚好能让厨房里的陆砚辞听到:“陆先生,您也这么喜欢‘山民001’啊?我算是他的老书迷了,可您这书上做的批注,比我们这些琢磨角色的演员还深——您看这儿,连开篇雾景的字数都算得这么细,比出版社的编辑还细致!我都怀疑您是不是认识这位作者,能拿到内部修改意见呢!”
话音刚落,陆砚辞拿着一个空碗从厨房走出来,碗里还沾着一点面粉。他走到黄垒身边,目光扫过《青云问道》扉页的批注,神色依旧平静,没有丝毫异样,只是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就是看的时候随手记点想法罢了。”他一边说着,一边从碗柜里拿出那瓶酱油,拧开盖子看了看,确认量足够,才递给黄垒,“我看书总喜欢挑毛病,觉得有些地方要是再琢磨琢磨,可能会更好。”
黄垒接过酱油瓶,指尖碰到瓶身时,能感受到玻璃的冰凉。他的目光却不经意般扫过书桌的一角——那里压着几张散落的稿纸,被一块镇纸石固定着,露出的边角上,能看到几行熟悉的字迹。那字迹遒劲洒脱,“凡”字的撇画写得格外舒展,“仙”字的竖弯钩带着一点弧度,和他家中珍藏了十年的《风华绝代》剧本扉页上陆砚辞的签名,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尤其是“辞”字最后那笔微微上扬的捺画,他至今记得清清楚楚——当年陆砚辞签完名后,还笑着说:“这笔捺是我练字时的小习惯,改不了。”
黄垒的心脏“砰砰”狂跳,指尖微微颤抖,差点没拿稳酱油瓶。他强压住立刻拿起稿纸细看的冲动,用力攥了攥手心,让自己保持镇定,然后晃了晃酱油瓶,笑着说:“那您这‘挑毛病’的本事可真厉害!回头我也得向您请教请教。太感谢了陆先生,等红烧肉炖好,我第一时间给您送过来!”
说完,他几乎是逃也似的转身离开,脚步比来时快了许多,连院门口的牵牛花碰了他的衣角都没察觉。走出院子后,他立刻对着跟随拍摄的摄像机,用手挡着嘴,压低声音,难掩语气里的兴奋和激动,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兄弟们!看到了吗?你们刚才看清楚那个书架了吗?全是‘山民001’的精装书,从绝版初版到最新卷,一本不差!关键是那些批注——‘修改三版’‘伏笔待回收’,这根本不是读者的批注,这是作者的创作笔记!还有书桌上的手稿,那字迹,和我手里陆砚辞的旧作签名一模一样!这绝对不是普通书迷,这分明是‘山民001’本人在复盘自己的作品!”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被引爆,密密麻麻的评论像潮水般涌来,颜色各异的字体交织成一片沸腾的海洋:
“黄老师眼神太毒了!我刚才还没反应过来,经他一说,瞬间懂了!”
“救命!绝版初版《江湖志》啊!我蹲了三年都没买到,陆先生居然有!这绝对是作者本人才能有的收藏!”
“赌一包辣条!书桌上的手稿就是《江湖志》没发布的终章!之前‘山民001’说终章在修改,现在看来是真的!”
“陆先生这‘粉丝’装得也太不走心了!哪有读者能精准知道作者的伏笔安排?这分明是自己写自己点评!”
“老粉哭了!当年陆砚辞写《风华绝代》时,也喜欢在样书上贴便签批注,这个习惯十几年没变!”
“越来越多的线索指向陆先生就是陆砚辞+山民001+樵夫!就等他亲口承认了!”
黄垒看着弹幕,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脚步轻快地往回走,手里的酱油瓶仿佛成了“破案”的关键证据,连瓶身的油渍都显得格外顺眼。而此刻的陆砚辞,正站在厨房门口,望着黄垒远去的背影,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光,然后轻轻转身,将书桌一角的稿纸往里推了推,用镇纸石压得更严实了。院中的薄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而书架上那些藏着“密码”的书籍,依旧静静地立在那里,等待着被彻底揭开谜底的时刻。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