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的御书房,只剩下一盏鲸油灯亮着,灯芯爆出的灯花不时落在灯台上,发出细微的 “噼啪” 声。烛火将李世民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火药军器图谱》的 “火箭” 篇上,影子随着烛火晃动,像一个沉默的巨人在守护着秘密。
那一页画着支带着尾翼的箭矢,箭矢的箭杆是用坚韧的柘木制成,上面缠着细细的麻绳,以防受潮;尾翼是用轻薄的桦木制成,呈三角形,角度经过精确计算;火药筒上的细孔密密麻麻,像蜂房一般,能让火焰均匀喷出,产生持续的推力。旁边标注的 “射程三百步” 被红笔描了又描,墨迹浓得发黑,几乎要将纸背穿透。
朱砂笔悬在 “火箭” 二字上方,笔尖的红墨在烛火下泛着诡异的光,像一只蓄势待发的眼睛。李世民的手指轻轻转动笔杆,象牙笔杆上的云纹在光线下流转,忽明忽暗,仿佛在演绎着一场无声的博弈。他的目光落在图谱角落的小字备注上 ——“需岭南高纯度硝石百石,工匠五十名专司提纯”,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与窗外巡逻禁军的甲叶碰撞声遥相呼应。
前日李杰在御花园演示的火箭模型,此刻仍清晰地烙印在他脑海中。那支三尺长的箭矢被安置在特制的木架上,尾部的火药筒裹着浸过桐油的麻布,李杰亲自点燃引信时,火星顺着药线攀爬的速度快得惊人。“咻” 的一声锐啸划破晴空,火箭拖着黄白色的尾焰直刺苍穹,越过宫墙时竟还在加速,最终落在百丈外的苗圃里,炸开的火光将半亩梨花树染成了金红色。当时站在一旁的兵部尚书侯君集惊得脸色煞白,下意识地按住了腰间的佩剑 —— 这等射程与威力,早已超出了传统军械的范畴。
“此物威力太大,” 李世民忽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仿佛带着回音,“云州城头每日消耗二十枚火球弹,突厥人的攻城槌已撞裂了西墙的三道门闩,尉迟恭昨日的奏报说,守城的士兵连吃饭都得轮班,连弓都快拉不开了。” 他顿了顿,朱砂笔在 “火箭” 二字上又悬高了半寸,“若此时分精力造火箭,岭南的硝石要分一半去提纯,工匠要抽走三分之一,火球弹的产量必然骤降。到时候火箭造不出来,守城的利器又断了供,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李杰垂首侍立,青色官袍的褶皱里还沾着新械坊的炭灰。他看着皇帝指尖那支朱砂笔,笔锋的红墨已凝结成珠,却迟迟不肯落下。他比谁都清楚火箭的潜力 —— 三百步的射程意味着能在突厥人的投石机射程外从容打击,尾翼的稳定设计能让箭矢精准落在敌军的粮草堆或营帐区,若是再配上燃烧弹,足以让十万骑兵不战自溃。但他更懂李世民此刻的顾虑,案头那叠弹劾自己的奏折还没来得及批阅,御史台的言官们早已在私下议论 “李杰掌火器之术,恐成国之隐患”,连李泰都托人递话,想让魏王府侍卫参与新械坊的守卫。
“一口吃不成胖子。” 李世民终于落笔,朱砂笔在 “火箭” 二字旁划出一道平直的横线,然后写下 “暂缓,先保火球弹与地雷” 九个字。每个笔画都力透纸背,横平竖直如刀削斧凿,“等云州解围,突厥人退到漠北去舔伤口,有的是时间琢磨这火箭。到时候别说三百步,便是五百步,朕也准你去试。”
他将笔搁在缠枝莲纹的笔山上,笔锋滴落的红墨在砚台里晕开,像一朵骤然绽放的红梅。“新械坊的火箭图纸,明日起交由兵部封存。” 他补充道,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寻常政务,“库房的钥匙由王德和侯君集各执一把,要想看图纸,得两人同时在场。没有朕的手谕,哪怕是一片废纸,也不能带出库房半步。”
李杰躬身应道 “臣遵旨”,眼角的余光却瞥见图谱上被朱砂笔圈住的 “三百步” 三个字。那红色的圆圈像一道枷锁,却锁不住他脑海里的改进方案 —— 尾翼的角度还能再调三度,火药筒的孔径可以缩小半分,若是用皂坊的蜂蜡给箭杆防潮,或许能在潮湿的天气里保持射程稳定。这些念头在他胸中翻腾,像被压抑的火种,只待时机便要燎原。
李世民合上《火药军器图谱》时,封面上的烫金 “军器” 二字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他忽然想起武德九年的玄武门,那时自己手里只有三张弓和二十支箭,却靠着精准的时机把握扭转了战局。如今面对这些足以改变战争规则的火药武器,更要拿捏好分寸 —— 既要用其锋芒,又要防其反噬。就像当年推广贞观犁时,明知曲辕犁效率更高,却仍让各地先试种再推广,为的就是避免技术迭代太快引发动荡。
“你可知为何要暂缓?” 李世民忽然问道,目光如炬,直直射向李杰。案几上的青铜爵杯里还剩着半杯残酒,酒液在烛火下晃动,映出他鬓角新生的白发。
“臣明白。” 李杰的声音平稳如常,“眼下云州战事最急,火球弹与地雷是守城的根本。火箭虽利,却需时日打磨,不如先集中精力解决燃眉之急。”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自己早已让王二悄悄打造火箭的尾翼模具,用的还是造球形皂模的边角料,藏在皂坊废弃的地窖里,谁也不会想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