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军器图谱》第二卷被缓缓展开,这一卷的羊皮卷比第一卷还要厚实,上面除了地雷的设计图,还有各种受力分析和引爆原理的示意图,甚至还有几幅模拟战场环境的插画。最引人注目的是地雷设计图旁画着的骑兵被掀翻的示意图,战马惊恐地扬起前蹄,鬃毛倒竖,骑兵从马背上跌落,手中的武器和头盔散落一地,周围还有几匹倒地的战马和受伤的士兵,生动地展现了地雷的威力,让人一看就心生畏惧。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地雷的外壳上,他发现这地雷的外壳材质也是铸铁,而非传统的青铜,形状呈不规则的球形,上面还有许多凸起的棱角。他不禁好奇地问道:“这地雷的外壳怎么也用了铸铁?而且这形状如此奇特,不像火球弹那样规整。”
李杰指着外壳的剖面图解释道:“陛下,这地雷的外壳用铸铁而非青铜,是因为铸铁的脆性大。” 他拿起一个缩小的地雷模型,那模型是用木头做的,涂成了黑色,上面清晰地刻着各种纹路,他用手指在模型上比划着,“引爆后,铸铁外壳能炸成三十片锯齿状碎片,每片都像小刀片一样锋利,方圆十步内的骑兵非死即伤。如果用青铜的话,虽然坚硬,但碎片少而钝,杀伤力会大打折扣。至于这形状,是我们特意设计的,这些凸起的棱角能让碎片分布得更均匀,扩大杀伤范围。”
李世民拿起那个模型,掂量了一下,分量不轻,又仔细看了看外壳的厚度,点了点头:“嗯,有道理。突厥的骑兵是我们最大的威胁,他们来去如风,冲击力强,我军的步兵很难抵挡。要是这地雷能有效对付他们,那云州的压力就能小多了。” 他想象着突厥骑兵踩中地雷,人仰马翻的场景,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李杰接着指向地雷的引信管,那引信管比普通的麻绳细了不少,颜色也更深一些,表面看起来油光锃亮。“陛下您看,这引信管里填的不是普通麻绳,是皂坊的甘油混合蜂蜡做的。”
“皂坊的甘油?” 李世民有些惊讶,他知道李杰改良了香皂的制作工艺,让香皂去污能力更强,还不易损坏,深受宫中妃嫔和大臣们的喜爱,没想到这香皂的技术还能用到武器上,这跨界的想法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是的,陛下。” 李杰笑着说,“普通麻绳容易受潮,在潮湿的环境下很难点燃,就算点燃了,燃烧速度也不稳定,快的时候一炷香的功夫就烧完了,慢的时候能烧半个时辰,很容易误事。我们试过很多种材料,比如油纸包裹的麻绳、浸过桐油的棉线,效果都不太理想。最后发现用皂坊的甘油混合蜂蜡做的引信,防潮性特别好,燃烧速度也很稳定,误差不超过一息。”
为了演示效果,李杰让人取来两个黄铜水盆和两根引信。一根是普通的麻绳引信,看起来粗糙干燥;另一根是涂了甘油蜂蜡的引信,表面光滑,泛着淡淡的光泽。他将两根引信同时放入水盆里,水面没过引信,泛起一圈圈涟漪。然后对李世民说:“陛下,咱们等半个时辰再看效果,就能清楚地知道这两种引信的区别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耐心地等待着。他拿起那根涂了甘油蜂蜡的引信,在放入水中之前,放在指尖捻了捻,感觉表面光滑而坚硬,还有一丝冰凉的触感,不像普通麻绳那样粗糙。他突然想起李杰改良的香皂,那香皂不仅去污能力强,还不容易受潮,即使放在潮湿的地方也能保持形状和硬度,当时他还觉得奇怪,这小小的香皂怎么有这么神奇的特性,现在看来,这里面的技术是相通的,都是利用了甘油和蜂蜡的防潮特性。
半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御书房内的檀香渐渐浓郁,李杰让人将两根引信从水盆里取出来。普通的麻绳引信已经被水泡得发胀,变得软塌塌的,像一条湿透的蛇,用手一捏就能挤出浑浊的水分,散发出一股潮湿的霉味;而那根涂了甘油蜂蜡的引信,表面只是有些湿润,依旧保持着坚硬的形状,用手摸上去还是干燥的,轻轻一掰,还能感觉到它的韧性。
“陛下您看,” 李杰拿起两根引信对比着,让李世民看得更清楚,“这就是差距。云州多雨,地势又低洼,空气潮湿,有时候一场雨能下好几天,普通引信根本靠不住,说不定还没等敌军来就已经失效了。这涂了甘油蜂蜡的引信,能保证在三刻钟内不失效,完全能满足作战需求,就算下点小雨也不怕。”
李世民看着那根干燥的引信,心中感慨万千。他一直以为武器的进步只在于材质和威力,没想到这些细微之处的改进,同样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李杰能将香皂的技术用到引信上,这种跨领域的思维,更是让他刮目相看。他意识到,李杰不仅仅是一个会造火药的工匠,更是一个有着丰富知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大唐的福气。
“李杰啊,” 李世民的语气带着一丝赞许,眼神中充满了欣赏,“你能有如此巧思,真是我大唐之幸。有了这火球弹和地雷,何愁突厥不破?何愁边疆不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