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的眼睛瞬间亮了,他凑到火盆边,盯着那块变软的橡胶,急切地问:“这东西真有这么好用?那咱们赶紧教百姓们做!不过这橡胶树,要怎么取胶啊?”
“取胶得讲究时机,每年开春到雨季前最合适,这时候树里的胶汁最饱满。”五特拿起一把特制的小弯刀,在竹篓里的橡胶树枝上比划着,“要在树干上斜着割一道‘V’字形的口子,深度不能超过树干的三分之一,不然会伤了树。然后在口子下面挂一个竹筒,胶汁就会顺着口子流进竹筒里——一棵成年的橡胶树,一年能取个二三十斤胶汁。”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取完胶后,要在割口上涂一层蜂蜡,防止雨水进去,这样树明年还能继续产胶。”
第二天一早,五特就带着城里的木匠和几个手脚麻利的百姓,去了城西的橡胶林。他亲自选了一棵粗壮的橡胶树,拿起小弯刀,手腕轻轻用力,一道整齐的“V”字形割口就出现在树干上。没过多久,乳白色的胶汁就缓缓渗了出来,顺着割口流进下面挂着的竹筒里。百姓们看得入神,纷纷拿起小弯刀,在五特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取胶。
一个叫李二的年轻百姓,第一次割树就割深了,树汁里混进了木屑。他顿时慌了神,手足无措地看着五特。五特却没责怪他,只是拿起一块干净的布,轻轻擦去割口上的木屑,然后涂了一层蜂蜡:“没事,下次注意力度就行。这橡胶树就像人一样,得细心呵护,不能光顾着取胶,忘了养树。”李二羞愧地点点头,接下来割树时,动作变得格外小心。
赵宏也跟着来了橡胶林,他看着竹筒里慢慢积攒起来的胶汁,脸上满是期待。“五特,这胶汁取回来后,要怎么变成你昨天手里的胶块啊?”
“得先过滤,再熬煮。”五特指着旁边的大铁锅,“把胶汁倒进铁锅里,用小火慢慢熬,熬的时候要不停搅拌,把里面的杂质都撇出来。等胶汁熬得浓稠了,就倒在干净的木板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放在太阳底下晒——晒个三四天,就能变成胶块了。”他拿起一块晒好的胶块,在手里掰了掰,“要是想让橡胶更耐用,还可以在熬煮的时候加些硫磺粉,这叫‘硫化’,加了硫磺粉的橡胶,不会那么容易发黏,弹性也更好。”
百姓们按照五特说的方法,将取回来的胶汁倒进铁锅里熬煮。一时间,橡胶林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橡胶味。赵宏也挽起袖子,帮着搅拌胶汁,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滴进锅里,他却浑然不觉,眼里只有那慢慢变浓稠的胶汁。
几天后,第一批橡胶块终于做出来了。五特拿着一块加了硫磺粉的橡胶块,在石头上蹭了蹭,然后递给赵宏:“你试试,用它在石头上磨,不会掉渣,也不会发黏。”赵宏接过橡胶块,在石头上反复摩擦,果然如五特所说,橡胶块不仅没坏,还变得更加光滑了。他兴奋地说:“太好了!有了这橡胶,咱们的陶罐再也不怕碎了!还有那鞋底,百姓们肯定喜欢!”
接下来,五特开始教百姓们做橡胶制品。他先教大家做橡胶鞋底,把胶块加热变软后,按在鞋底的模具上,用刀裁出合适的形状,然后用麻绳把橡胶鞋底和布鞋面缝在一起。“这样的橡胶底布鞋,下雨天穿出去,鞋底不会打滑,鞋面也不容易湿。”五特拿起一双做好的布鞋,递给旁边的李二,“你试试,穿着舒服不?”李二接过布鞋,穿上后在湿滑的地上走了几步,惊喜地说:“太舒服了!比我以前穿的布鞋好太多了,一点都不打滑!”
然后,五特又教大家做橡胶密封圈。把胶块切成细条,然后围成圆圈,用胶水粘住接口。“把这密封圈套在陶罐的盖子上,盖紧后,里面的东西就不会受潮,也不会漏气。”五特拿起一个套上密封圈的陶罐,往里面倒了些水,然后把盖子盖紧,倒过来晃了晃,果然没有一滴水漏出来。赵宏看得连连称赞:“这东西太实用了!以后咱们的陶罐装上梅子干、梅子酒,就算运到千里之外,也不用担心会坏了!”
除了橡胶鞋底和密封圈,五特还教百姓们做橡胶球、橡胶手套。橡胶球做得圆滚滚的,弹性十足,孩子们拿到后,在院子里踢得不亦乐乎;橡胶手套则是给陶匠和铁匠们做的,戴上后既能防止手被烫伤,又能防止手被黏土和铁屑弄脏。
百姓们做橡胶制品的热情越来越高,城主府门前的空地上,每天都挤满了做橡胶制品的百姓。赵宏每天都会来这里转一圈,看到大家做出的橡胶制品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致,心里比自己得了宝贝还高兴。“五特,你看咱们的橡胶制品,要是运到周边的城池去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五特点了点头:“不止周边城池,咱们还能卖到更远的地方。你让人把橡胶底布鞋、橡胶密封圈、橡胶手套都装上车,跟着商队一起去其他城池卖——这些地方要么多雨,要么多山,咱们的橡胶制品肯定受欢迎。”他顿了顿,又说,“另外,咱们可以把橡胶和竹编、陶罐结合起来,比如做一个带橡胶密封圈的竹编食盒,既能装东西,又能保鲜,这样的东西,有钱人肯定愿意花高价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机器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