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则带着柳镇的教书先生们,在学堂里绘制详细的建城图纸。他一边画一边对身边的先生们说道:“城中心留一块空地建市场,市场旁边建医院和各个坊市。村民的房子要整齐排列,每条街都要留足够宽的路,方便通行。”
新河镇的王河身兼数职,忙得脚不沾地。他一边安排船夫们运输木材、石材,一边抽派人手去上游收集造纸用的竹子和麻料。这天清晨,他亲自带着几个汉子去河上游的竹林,看着汉子们砍伐竹子,叮嘱道:“选那些两年生的竹子,太嫩的纤维不够,太老的太硬,都不好用。砍完后用船运回去,先泡在水里,免得干裂。”汉子们纷纷应和,手脚麻利地将砍好的竹子捆扎起来。
沙窝镇的禾满仓则忙着筹集钱财和粮食。他挨家挨户地走访,对村民们说道:“建黑山城是咱们大家的事,将来城建好了,大家的日子才能好过。要是家里有多余的钱财和粮食,就捐出来,等城建好了,肯定不会让大家吃亏!”村民们都很支持,纷纷拿出家里的积蓄和粮食。
村西头的铁匠铺里,石头哥正带着几个徒弟炼制铁器。炉火熊熊燃烧,映得石头哥的脸通红。他抡起大锤,狠狠砸在烧红的铁块上,“叮叮当”的打铁声传遍了整个村子。林晚则在一旁记账,她拿着木炭,在纸上仔细记录着每一笔开支和收入,时不时抬头看向石头哥,眼里满是温柔。
黑山部落的黑岩带着猎手们在山里开采石材。他们用石斧劈开岩石,再用绳索将石材捆好,扛在肩上往山下走。黑岩的肩上扛着一块巨大的石材,脚步却依旧稳健。他回头对身后的猎手们说道:“大家再加把劲,早点把石材运回去,城墙就能早点建起来!”
五特则每天都在各个工地之间穿梭,查看建城的进度,解决遇到的问题。这天,他来到造纸坊的工地,看到王河正带着新河镇的村民们搭建作坊。王河看到五特,连忙迎了上来:“五特城主,您看!造纸坊的框架已经搭好了,竹料也泡在河边了,等作坊盖好,就能请柳镇的老周来指导造纸了!”
五特点点头,走进工地,仔细查看了一下,说道:“作坊的屋顶要盖严实,别让雨水漏进来。还有,要挖一个水池,造纸需要大量的水,离河边近点方便取水。”王河连忙记下,让人按照五特的要求修改。
五、医院初成:医者仁心
几个月后,黑山城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城墙已经建好了一半,各个坊市也陆续开始动工。而最先建成的,是位于城中心的医院。
医院的房子不大,只有三间房,一间用来问诊,一间用来存放药材,还有一间用来给病人休养。医院建成的那天,五特请来了附近镇上有名的老中医张大夫,让他担任医院的院长。
张大夫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医术高明,却因为年纪大了,很少出门看病。五特亲自去请了他三次,张大夫被五特的诚意打动,终于答应来黑山城的医院坐诊。
医院开业的第一天,就来了不少村民。一个老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进医院,对张大夫说道:“大夫,我这腿疼了好多年了,走路都费劲,您能帮我看看吗?”
张大夫连忙扶老奶奶坐下,仔细给她把脉,又查看了一下腿,说道:“老人家,您这是风湿,我给您开一副药,您回去煎着喝,再用草药敷腿,过段时间就会好起来。”他一边说一边写下药方,递给旁边的学徒。
一个年轻的媳妇抱着孩子,急急忙忙地跑进来,眼里满是泪水:“大夫,您快看看我的孩子,他发烧好几天了,一直不退!”
张大夫连忙接过孩子,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查看了一下孩子的喉咙,说道:“别着急,孩子只是得了风寒,我给孩子开点退烧药,再针灸一下,很快就会好的。”他熟练地拿出银针,在孩子的穴位上轻轻扎了几下,孩子的烧很快就退了下去。
五特站在医院门口,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心中满是欣慰。他走到张大夫身边,说道:“张大夫,辛苦您了。往后医院就拜托您了,要是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说。”
张大夫笑着点头:“五特城主,您放心,我一定会尽力治好每一个病人。能在黑山城的医院里为村民们看病,是我的荣幸。”
六、造纸成功:纸香满村
就在医院开业后不久,新河镇的造纸坊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纸成了。
这天清晨,王河揣着几张刚造好的纸,一路小跑赶往城主府,鞋上沾着的露水都没来得及擦。刚到门口,就扯着嗓子喊:“二冬城主!成了!咱们的纸真成了!”
二冬正在查看苏文送来的城墙修改图纸,听到喊声,立刻放下木炭迎了出去。王河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纸张,递到二冬面前:“您看,这纸虽比不上城里的细滑,但比竹简轻便多了!老周说,再调整下竹料浸泡的时间,还能更平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机器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