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回黑山西村的路上,大囤和二囤兴奋地坐在最前面,时不时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娘肯定在村口等着咱们呢!”
“不知道娘现在怎么样了,是不是又瘦了?”
五特看着她们兴奋的样子,心里也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回了黑山西村,等待他们的不仅有亲人的团聚,还有乡亲们向往的好日子。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五特突然停下脚步,对众人说:“前面有个咱们昨天建的补水点,咱们去歇会儿,喝点水再走。”车夫爷爷说:“这路就是你们刚修建的吗?真平真稳啊,这要是没有路我们都得颠散架了,而且进了好多。”五特说是啊!我们修完这条路从李家坳到黑山西村走着走也就六天,要是绕路得三四个月呢?
众人跟着五特来到补水点,石屋里的泉水依旧清澈。大囤舀了一碗水,递给车夫爷爷:“爷爷,您喝点水。”
车夫爷爷接过水碗,喝了一口,笑着说:“这水真甜!二冬,你建的这个补水点真好,以后乡亲们赶路就方便多了。”
五特点点头,又对荻花庭说:“荻叔叔,等咱们回了村,我就安排人在这条路上多建几个补水点,再派几个人轮流看守,防止凶兽和土匪来捣乱。”
荻花庭赞同地说:“好主意!这样既能保证乡亲们的安全,又能方便大伙儿赶路和运货。”
归乡途上,新镇新象
大囤和二囤的手紧紧攥在一起,指节都有些发白,目光死死盯着前方越来越清晰的黑山西村方向,连呼吸都变得急促。可马车往前再走一段,眼前的景象却让兴奋的姐妹俩渐渐敛了笑容——路两旁尽是裸露的沙地,风一吹就卷起细小的沙粒,打在车帘上沙沙作响;低矮的荒丘光秃秃的,连点绿色都少见,偶尔能看到几只干瘪的动物尸体蜷缩在路边,透着一股荒凉。
车夫爷爷勒住马缰绳,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惋惜:“这地方啊,要是能绿郁葱葱的,再飘着袅袅炊烟,该多好。”他说着,伸手拂去落在车辕上的沙土,眼神里满是对生机的向往。
五特听到这话,嘴角微微上扬,却没多说什么——他心里清楚,车夫爷爷不知道,用不了多久,这黑山拉拉外山脉,真就能变成他口中那般模样。大囤似懂非懂地看着五特,想问些什么,却被二囤拽了拽衣角,妹妹指着远处:“姐,你看,好像有镇子的影子了!”
众人顺着二囤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前方隐约有连片的房屋轮廓。车夫爷爷精神一振,挥了挥马鞭:“加快些脚程,天黑前咱们说不定能赶到镇上歇脚!”
马车轱辘轱辘往前跑,越靠近镇子,路上的人就越多。有背着货筐的商贩,有扛着农具的农夫,还有追着打闹的孩子,原本荒凉的路途,渐渐有了烟火气。等马车停在镇子门口,一块写着“新河镇”的木牌赫然立在眼前,旁边还站着几个穿着粗布短褐的汉子,见了五特,立刻笑着迎上来:“五特先生,您可算回来了!王村长特意让我们在这等着呢!”
话音刚落,一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就快步走了过来,正是新河镇的村长王河。他一把拉住五特的手,脸上满是笑意:“二冬啊,你这趟西镇没白去!快,我带你们逛逛咱们的新河镇!”
众人跟着王河往镇子里走,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街边的土坯房排列得整整齐齐,门口挂着各式各样的木牌——“造纸坊”“编筐坊”“制衣坊”……每一间坊子里都传来忙碌的声响,工匠们埋头干活,脸上带着踏实的笑容。
走到一处开阔的场地,王河指着热闹的人群说:“这是咱们的集市,每天晌午最热闹。那边是鱼市,镇外那条河刚引了水,现在养鱼的人家越来越多,鲜鱼早上刚打捞上来,转眼就能卖光!”
大囤和二囤看得眼睛发直,拉着五特的衣角小声问:“哥,这些都是你建的?”五特点点头,王河在一旁笑着补充:“可不是嘛!最开始啊,这新河镇就几十号人,全是逃荒来的流民,吃了上顿没下顿。是二冬带了一万人在这扎根,又是开荒地,又是建作坊,才短短一年时间,现在镇上已经有十多万人了!”
“十多万人?”车夫爷爷惊得张大了嘴,“这也太厉害了!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么快就兴旺起来的镇子!”
荻花庭也忍不住赞叹:“二冬,你这本事,真是让人佩服。有了这些作坊和集市,乡亲们的日子就有奔头了。”
王河领着众人走到镇子中心,那里有一间宽敞的铺子,门口摆着不少青铜器具——锄头、镰刀、锅碗瓢盆,样式规整,泛着青铜特有的光泽。“这是咱们的青铜铺,”王河介绍道,“现在能满足乡亲们的日常用度,就是器具打磨还不够精细,用不了多久就容易钝。”
五特走到铺子里,拿起一把青铜锄头看了看,忽然眼睛一亮,转头对王河说:“村长爷爷,我再教您一个新技术——做砂纸,刚好我发现这镇上有磨刀石和金刚砂,有了这两样,打磨青铜器具就省事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机器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