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炒股,需要一个稳定的、性能足够的操作终端。学校机房的电脑配置普通,且人多眼杂,时间也不自由。他需要一台属于自己的、放在“江畔豪庭”家里的高性能电脑。
这个周末,林丽芳去参加一个研究生同学的告别聚会。江涛独自一人,揣着活期银行卡,坐车来到了广州规模最大的电脑城——天河电脑城。
这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电子元件特有的气味。巨大的广告牌上印着各种电脑品牌和诱人的配置。热情的导购员在过道上招揽着顾客。江涛没有理会那些拉客的,目标明确地直奔几家口碑较好、以组装机闻名的旗舰店。
他像一条游入深海的鱼,在琳琅满目的CPU(那时还是奔腾4和AMD Athlon XP的天下)、内存条(DDR时代初期)、硬盘(容量还以GB计,7200转是主流)、显卡(NVIDIA GeForce4 TI系列和ATI Radeon 9700是高端象征)之间穿梭。他用流利的专业术语与店主交流,报出自己的需求:主要用途是编程、数据分析(他隐晦地提到需要运行大型金融模型和交易软件)、以及运行一些图形处理软件(为后续可能的项目做铺垫)。他对游戏性能要求不高,但强调稳定性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精明的店主很快意识到这是个懂行的年轻人,而且预算相对充足(江涛暗示可以接受主流高端配置)。经过一番讨论和配置单的调整,最后敲定了一台性能在当时堪称主流水准之上的组装机:
CPU: Intel Pentium 4 2.0GHz (Northwood核心,当时的主流强劲选择)
主板: 华硕P4B533(稳定可靠的一线品牌)
内存: 金士顿 DDR 400MHz 512MB * 2 = 1GB(2002年,1G内存已经是非常奢侈的配置)
硬盘: 希捷酷鱼 7200转 80GB
显卡: ATI Radeon 7500(满足日常图形和初级设计需求)
显示器: 飞利浦17寸纯平CRT(当时的成熟主流)
机箱电源: 爱国者机箱 + 航嘉冷静王300W电源(保证稳定供电)
光驱: 三星52X CD-ROM
键盘鼠标: 罗技光电套装
整台机器下来,花了近一万二千元。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足够买一台不错的品牌机。但江涛看中的是更高的性能和可升级性。他爽快地刷卡付账。看着那沉甸甸的主机箱、硕大的CRT显示器和一堆配件被搬上出租车,他心中涌起一种掌握“利器”的兴奋感。
回到“江畔豪庭”,他像一个得胜归来的战士,将这套崭新的“战甲”搬进了书房——那个原本属于林丽芳,但现在更像两人共享的学习空间。他麻利地拆箱、组装、连接线缆。随着熟悉的Windows XP启动音乐响起,屏幕亮起蓝光,一台性能强劲的“工作站”在这小小的书房里诞生了。
江涛安装了必备的编程环境、专业的金融数据分析软件和刚申请到的证券交易客户端。当交易软件的登录界面出现在屏幕上时,他深吸一口气,输入了自己的资金账号(那10万已经转入)。账户余额显示:100,000.00元。
看着这串数字,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而专注。这不再仅仅是钱,这是他踏入未知领域、验证自己判断力的资本,更是他追赶林丽芳职业脚步、寻求另一种可能性的秘密引擎。
傍晚,林丽芳带着聚会后的微醺和欢愉回到家,一进门就发现了书房的“新成员”。
“咦?这是……”她惊讶地看着那台崭新的、机箱里还透着蓝光的电脑和巨大的显示器。
“哦,”江涛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锅铲,语气尽量显得随意,“今天去电脑城买的。我那台笔记本性能有点跟不上了,做项目跑得慢。正好暑假要专心搞点东西,就配了台台式机,性能好点。”
他避重就轻,只强调了学习和项目的需求。
林丽芳走近摸了摸那冰冷的机箱外壳,又看了看那个在2002年显得格外宽大的17寸屏幕:“看着好专业的样子!很贵吧?”
“还好,够用就行。”江涛含糊地应了一句,岔开话题,“饿了吧?饭快好了,洗手准备吃饭。”
林丽芳不疑有他。在她看来,江涛沉迷于技术研究、追求更好的设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她甚至为他这份专注感到高兴。她完全没注意到,在江涛看似平静的外表下,一颗关于学习、成长、以及隐秘投资试验的心,正伴随着这台新电脑的嗡鸣声,高速运转起来。
晚餐时,林丽芳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聚会的趣闻和对新工作的憧憬。江涛微笑着倾听,不时附和几句,眼神温柔。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当夜幕降临,他将独自坐在那台新电脑前,面对的将不再是熟悉的代码世界,而是一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K线图海洋。他选择暂时隐瞒这份“试水”,并非不信任,而是出于一种强烈的自尊和不想让她过早担心的心理——他要用行动证明自己,而非言语。
未来的路,在各自的领域里铺展。林丽芳走向明亮的写字楼,江涛则在书房的屏幕前开辟着另一片无声的战场。他们的目标,在同一个远方交汇。
喜欢师弟爱上师姐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师弟爱上师姐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