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措施:制定《突发事件部门联动责任清单》,明确每种事件类型对应的责任部门和任务,比如 “火灾事件” 对应消防队、保险公司、街道办,“暴雨灾害” 对应应急局、农业农村委、民政局,避免部门推诿扯皮。
“以前部门联动像‘临时搭班子’,谁该干什么不清楚。现在有了责任清单,3 分钟内就能各就各位,像画了一个‘同心圆’,大家围着‘解决问题’转,而不是围着‘推责任’转。” 季秋水举例说,“菜市场火灾时,保险公司要是按清单 3 分钟内就明确‘24 小时定损’,商户也不用等 3 天。”
(三)5 分钟现场处置:搭建 “群众安心定心桥”
责任主体:现场处置小组(由乡镇 / 街道负责人牵头,各部门联络员参与)
具体要求:5 分钟内到达现场,完成 “三个动作”—— 安抚群众情绪(用扩音器说明处置进展)、划定警戒区域(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启动初步处置(如火灾现场引导群众撤离、暴雨现场转移受灾群众)。
配套措施:给每个乡镇(街道)配备 “应急处置包”,包含扩音器、手电筒、《群众诉求登记册》、临时避难场所指引图,确保现场处置有工具、有方法。
“群众遇到突发事件,最慌的是‘没人管、不知道怎么办’。5 分钟内到现场,告诉他们‘我们来了,会解决问题’,就是给他们搭一座‘定心桥’。” 季秋水补充道,“菜市场火灾时,要是我们 5 分钟内就到现场安抚商户,也不会出现初期的混乱。”
在机制说明的最后,季秋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所谓‘应急能力’,藏在‘135’的时间节点里、部门联动的职责清单里 —— 准备越充分,处置越从容,老百姓越安心。基层突发事件处置,不是‘赌运气’,是‘做准备’;不是‘怕出事’,是‘会处事’。”
机制下发后的半个月,渝复县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凌晨 4 点,柳溪乡党委书记周明的电话突然响起 —— 乡内的 3 个村因暴雨引发山洪,冲毁了 200 多亩农田,还有 5 户村民的房屋进水,情况紧急。
周明立刻按照 “135” 机制行动:1 分钟内确认 “暴雨引发山洪,影响 3 个村、200 亩农田、5 户村民”,通过 “应急联动微信群” 同步信息;3 分钟内,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委、民政局、保险公司的值班人员纷纷响应,明确各自任务 —— 应急局负责转移受灾村民,农业农村委负责农田灾情评估,民政局负责临时救助,保险公司负责定损;5 分钟内,周明带着乡干部赶到现场,用扩音器喊:“乡亲们别慌!县里的人马上到,我们先把大家转移到村小学的临时避难所!”
早上 5 点,应急管理局的救援车就到了现场,工作人员和乡干部一起,把房屋进水的 5 户村民转移到村小学,还带来了面包、矿泉水和棉被。农业农村委的技术人员则冒着雨,在农田里查看灾情,用手机拍照记录,为后续灾后重建规划收集数据。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在临时避难所设置了 “救助登记点”,为受灾村民登记家庭情况,现场办理临时救助申请,承诺 “当天下午就能把救助金打到卡上”。保险公司的定损人员也在早上 6 点赶到,用无人机航拍农田灾情,对受损房屋进行初步评估,告诉村民:“不用等材料,我们先定损,后续补材料就行,3 天内出理赔结果。”
上午 7 点,所有受灾村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农田灾情评估完成,临时救助金开始发放,灾后重建规划也有了初步方案 —— 从接报到完成处置,只用了 3 小时。
“以前遇到暴雨,我们要忙到中午才能把人转移完,这次 3 小时就全搞定了!” 柳溪乡的村民李大叔感慨道,“政府反应太快了,不仅把我们转移到安全地方,还送来了吃的、盖的,还帮我们规划怎么修农田,我们心里踏实!”
另一位村民张大妈也笑着说:“保险公司的人也来得快,以前定损要等好几天,这次当场就拍了照,说 3 天内给理赔,不用我们跑断腿,真是太方便了!”
季秋水接到周明的汇报后,当天就带着督查室的同事去了柳溪乡。在临时避难所,她看到村民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有的在吃早餐,有的在和工作人员讨论灾后重建;在受灾农田里,农业农村委的技术人员正在给村民讲解 “如何补种速生蔬菜,减少损失”。
“周书记,这次‘135’机制用得怎么样?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季秋水问道。
周明笑着说:“太好用了!以前遇到事,我们像‘无头苍蝇’,现在有了机制,按时间节点、责任清单来,又快又有序。唯一的小问题是,保险公司的定损人员对农田作物不太熟悉,后续可以让农业农村委的人跟他们一起定损,更准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