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间,一个年轻工作人员敲门进来:"赵主任,这份文件需要局长签字,但是局长去开会了,说是要下午才回来。可是文件今天就要报出去..."
赵明接过文件看了看,对季秋水苦笑道:"您看,又是这种情况。文件在流转过程中,经常因为一个环节卡住,整个流程就停滞了。"
季秋水沉思片刻,问道:"有没有试过用电子台账来管理?"
"提过好几次了,"赵明摇摇头,"但是光是纸质文件电子化就是个大工程。而且各科室习惯不同,有的老同志还是习惯纸质办公,转变起来需要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光是换个形式恐怕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听着赵明的叙述,季秋水更加坚定了推进文件流转制度改革的决心。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困境,而是整个政府系统面临的共同挑战。文件堆积如山、流转不畅,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更关系到各项政策能否及时落地,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返回县委办的路上,季秋水望着车窗外熙攘的街道,内心波澜起伏。她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在乡镇基层见到的情况——因为上级文件传达延迟,一个扶贫项目晚了整整两个月才启动,让村民们眼巴巴多等了六十多个日夜。
“文件流转不是‘传包裹’,是‘传责任’。”她喃喃低语,一个改革的念头在心中萌芽。
回到办公室,季秋水立即行动起来。她没有指责教育局的效率低下,而是开始着手帮他们制定“文件流转时限表”。夜深人静的办公室里,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她偶尔翻阅资料的声音。
“小季,这么晚还不下班?”保安老张巡楼时惊讶地问道。
“张师傅,还有点工作没做完,您先锁门吧,我走时叫您。”季秋水抬头笑了笑,又埋头工作。
她在时限表上清晰地规划着:“特急文件4小时内签批,紧急文件24小时内签批,一般文件48小时内办结,超时必须书面说明原因。”每一项规定她都反复推敲,既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又能真正解决拖拉的问题。
与此同时,季秋水还在积极推动“文件流转电子台账”的建立。她找到信息技术科的小王,两人一起研究设计了一套专门系统。那段时间,综合科的灯光总是最后熄灭的。
“科长,这个自动提醒功能能不能再优化一下?”小王揉着酸胀的眼睛问道。
季秋水凑近屏幕:“我觉得这里可以增加一个分级提醒功能,超时1小时提醒经办人,超时3小时提醒科室负责人,超时6小时直接提醒分管领导。”
系统开发过程中,季秋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深知,一个好的制度设计必须贴近实际,才能落地生根。
系统试运行第一天,季秋水特意去了教育局。当她向局长展示电子台账的功能时,局长最初不以为然:“小季科长,我们工作讲究的是质量,不是速度。”
季秋水平静回应:“局长,效率不是追求‘快’,是追求‘不耽误’。您想,如果一份关于校园安全的文件晚到一天,可能就多一分风险。文件背后,是孩子们的安全啊。”
局长怔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说得对,我以前确实重视不够。”
改革推行之初,阻力不小。许多习惯了宽松节奏的工作人员抱怨连连:“这不是自己给自己上紧箍咒吗?”“文件晚签几个小时能有多大问题?”
季秋水没有气馁,她一个个部门走访,耐心解释新制度的意义。她那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回去后逐一研究改进。
两周后,效果开始显现。文件平均流转时间从3天缩短到了1.5天。教育局局长特意来到县委办,找到季秋水:“小季科长,我得谢谢你!以前总以‘忙不过来’为借口,现在有了时限表,效率高多了,再也不会因为漏签文件误事。”
更让人惊喜的是,市纪委来检查“文件落实情况”时,发现渝复县的文件流转效率在全市名列前茅。“电子台账+时限表”的做法获得了高度评价,决定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
消息传来,县委办里一片欢腾。同事们围着季秋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季秋水却只是谦逊地笑笑:“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经验交流会议上,季秋水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所谓‘效率’,不是追求‘快’,是追求‘不耽误’——每一份文件背后,都可能藏着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慢不得、拖不得。”这句话后来被做成了标语,挂在县委办最显眼的位置。
季秋水没有满足于现状,她继续深入各个部门,了解文件流转中的新问题。她发现有些部门对文件分类标准把握不准,于是组织相关人员重新制定了更详细的分类指南。她还注意到基层单位反馈速度慢,便建立了快速反馈机制,要求处理完毕后及时通过电子台账上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