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大院的黄桷树在八月的风里沙沙作响,那繁茂的枝叶在炽热阳光的映照下,投下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蝉鸣裹着燥热黏在空气里,像一层化不开的蜜,让人心里也跟着烦躁起来。季秋水坐在文档科那略显陈旧的档案柜前,周围堆满了高高的文件盒,仿佛一座座小山,将她围在其中。
她的指尖轻轻拂过一摞标着“202X年第三季度”的文件盒,金属标签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那冰冷的感觉顺着指尖传来,让她不禁微微一颤。这些文件盒里,装着的不仅仅是纸张,更是县委工作的点点滴滴,是无数决策和行动的记录。
“小季啊,解副书记真要调走了?”综合科的老陈探头进来,眼镜片上蒙着层雾气,像是他此刻也有些迷茫和不确定。他的声音不大,却在这安静的文档科里显得格外清晰。
季秋水没抬头,钢笔尖在“解来峰 - 202X.03.15”那本台账上又画了个圈。她的动作很轻,却透着一种专注和认真。红标签的文件盒整整齐齐码在最上层,像一排沉默的士兵,严阵以待。那是近两年来解来峰亲笔批示的所有材料,从乡村振兴试点方案到信访积案化解台账,每一份都凝聚着解副书记的心血和智慧。季秋水连页码都用铅笔重新校对过,她知道,这些文件的准确无误,对于县委工作的延续和推进至关重要。
“陈哥,您喝不喝茶?”她头也不抬地递过一次性纸杯,声音平静而温和,“我这忙着归档呢,下个月市里要来交叉检查。”她心里清楚,这次检查是对县委工作的一次全面审视,文档科作为保存重要资料的地方,容不得半点马虎。
老陈咂了咂嘴,摇着头走了。他心里或许在想,这小姑娘真是死心眼,都这时候了还只顾着工作。走廊里很快响起窸窸窣窣的议论声,像是一群小老鼠在暗处窃窃私语:“听说王副主任也去市里了,找他大学同学打听消息……”“这节骨眼上谁不想抱紧新大腿?”这些议论声像针一样,刺痛着季秋水的耳朵,但她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便又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
季秋水把最后一本蓝色标签的文件塞进柜子,那是解书记批示但尚未落实的待办事项,按轻重缓急分了六类。她看着这些文件,心里默默盘算着每一项的进展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窗外的阳光斜斜切进来,照在她手背的淡疤上,那是去年冬天整理抗洪抢险档案时,被冻僵的手指不小心划破的。当时,她没有丝毫犹豫,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就继续投入工作。在她看来,这些档案关系到无数受灾群众的利益,容不得她有丝毫懈怠。
“秋水姐,真不去‘烧冷灶’啊?”实习生小林趴在门框上,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她年纪小,还不太懂这官场里的弯弯绕绕,只是听别人说这时候去巴结新领导,以后就能有好日子过。
“小林。”季秋水合上档案柜,金属锁扣“咔嗒”一声,在这安静的房间里格外响亮,“你去帮我泡杯粗茶,浓一点的。”她不想和小林多解释什么,有些道理,需要她自己在成长中去领悟。
她起身把红、黄、蓝三色标签的目录表贴在文档科门口的公示板上,笔锋力透纸背,像是要把这些年沉淀的规矩刻进骨头里。她知道,在这个复杂的环境里,规矩就是她的护身符,只有坚守规矩,才能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左右。手机在抽屉里震动,是母亲发来的消息:“闺女,你张姨说县里要换领导了,让你去她侄子那儿坐坐,就当认个门。”季秋水望着窗外晃动的香樟叶,思绪飘回到了三年前。
三年前,她才到文档科时,老王头拍着她肩膀说的话至今还在耳边回响:“丫头,文档科看着是清水衙门,可这里头藏着县委的底牌。文件会说话,关键看你怎么让它开口。”那时候的她,对这句话似懂非懂,只是觉得老王头的话里有着一种神秘的力量。
在这三年的工作中,她逐渐明白了这句话的深意。每一份文件都像是一个沉默的证人,记录着县委的决策过程、工作进展和问题解决情况。只要用心去解读,就能从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为县委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那天晚上,县委大院的灯光亮得比往常早。司机班的小王蹲在楼梯口抽烟,烟雾在他周围缭绕,让他的脸显得有些模糊。他看见张建军主任拎着公文包匆匆往外走,手里还攥着一份盖着红章的汇报材料。“又是去市里?”小王掐灭烟头,声音里带着一丝疑惑,“这周第三次了吧?”他心里明白,张主任这是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在这个关键时刻,谁都想在新领导面前留下好印象。
而文档科的灯一直亮到凌晨两点。季秋水坐在堆满文件的桌子前,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
她把近三年的县委常委会纪要按时间轴重新梳理,用不同颜色的便签标注出解来峰主导的重点项目:红色是“书记工程”,这些项目是解副书记重点推进的,关系到县委的核心工作和发展方向;黄色是“争议事项”,这些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蓝色是“可优化流程”,这些项目虽然已经完成,但在流程上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