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办综合科科长的办公室在三楼最东头,窗外那株百年老樟树的枝桠像伸进窗棂的手臂,夏天撑开绿伞遮蔽烈日,冬天抖落碎金般的阳光铺满桌面。老周在这里坐了整整十二年,从青丝熬到鬓角染霜,终于在霜降那天把签好字的退休报告轻轻放在了张建军主任的案头。
消息像投入沸水中的茶叶,半天功夫就浸透了县委办六层办公楼的每个角落。综合科的分量,在体制内是公开的秘密——县委办公室核心,服务于县委常委及各个县领导的中枢;它协调着县委与各乡镇、县直部门的神经脉络,一个电话就能调动多部门联动;更关键的是,这里是离决策核心最近的地方,县委常委的碰头会纪要要经这里流转,上级暗访的线索要从这里分拣,十二年来从综合科走出去的,已有三位提拔成副处级领导。
竞争人选三天内就浮出水面,像三艘蓄势待发的船,都瞄准了综合科这处最靠近权力漩涡的码头。
文档科科长季秋水,还差着几年就满三十了,说话总是带着书卷气,三年来在文档科把全县近十年的红头文件按密级和年份码得像图书馆的书架。
文档科副科长汪鹏,刚结束两年驻村扶贫,晒得黝黑的脸上还留着高原紫外线的印记,据说在村里帮老乡争取到三个光伏扶贫项目,回来时后备箱塞满了山货。
信息科科长秦本榆,三十出头的科班生,计算机专业毕业,把信息科那摊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连县委OA系统的登录界面都改成了水墨画风格。
三人各有筹码:汪鹏有基层经验,秦本榆懂技术革新,季秋水熟政策肌理。县委办主任张建军在周五例会上敲着保温杯说:"别搞小动作,公开演讲,评委打分,谁行谁上。"
这话听着敞亮,却让三人心里同时咯噔一下——综合科最忌锋芒外露,这场演讲既是展示,更是考验火候的试金石。
汪鹏的"数据城墙"
汪鹏回城那天,行李箱还没打开就扎进了档案室。季秋水正在整理1983年的密级电报,见他抱着笔记本电脑进来,打趣道:"汪副科这是把村里的泥土味带进档案室了?"
"季科别取笑我,"汪鹏抹了把额头的汗,"借你的钥匙用用,我要拷综合科近五年的材料。"
他坐在堆满档案盒的角落,鼠标点得飞快,把"县委全会报告经济工作会讲话脱贫攻坚汇报"等文件夹分门别类,连老周随手记在台历上的会议要点都拍了照。直到管理员来锁门,他才发现窗外已经黑透。
"这些东西能看出啥?"妻子在财政局管预算,见他把U盘里的文件导进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全是文字。
"看出门道。"汪鹏调出Excel,手指在键盘上翻飞,"近五年综合科起草的材料,按季度统计字数,领导讲话稿占比63%,调研报告占21%,剩下的是汇报和总结。"他让妻子帮忙做图表,柱状图显示每年第三季度材料量都会激增,"因为第四季度要冲刺年度目标,领导讲话得提前预热。"
妻子指着屏幕上"领导批示率"那栏:"这个12.7%怎么来的?"
"我翻了所有材料的签批页,"汪鹏调出扫描件,"2019年37份材料有4份被批示,2022年51份有10份被批示,算下来就是12.7%的增幅。"他把数字标成红色加粗,"这说明综合科的材料越来越对领导胃口。"
妻子敲了敲PPT:"加点你驻村的例子吧?比如帮李家庄修水渠那段,听着就实在。"
汪鹏摇头,点开另一个文件夹:"我统计过,近三年科长竞聘演讲,用数据的人比用案例的人通过率高40%。领导不缺故事,缺的是说服上级的硬指标。"他顿了顿,"你当财政评审的时候,是看项目说明书还是看预算表?"
妻子没再说话,默默帮他把折线图的坐标轴加粗。深夜两点,PPT最后一页定格在"未来三年工作目标":材料起草效率提升20%,部门协调响应时间缩短至4小时,领导批示率突破15%。汪鹏盯着屏幕,忽然想起驻村时乡党委书记说的话:"数字是死的,但能让活人闭嘴。"
秦本榆的"信息中枢论"
秦本榆的办公室在四楼西侧,靠墙的架子上摆着一排编程书籍,最显眼的是那台双屏显示器,左边是OA系统后台,右边是全县信息节点分布图。他把综合科的职责输入思维导图软件,光标在"材料起草会议协调信息汇总"三个节点上反复跳动。
"不对。"他删掉"材料起草",换成"信息加工",又把"会议协调"改成"信息流转"。三年前他刚到信息科时,全县的OA系统还停留在"文件搬家"的阶段,乡镇报上来的材料要先打印送签,再扫描存档。他花了半年时间升级系统,现在鼠标一点,村支书的报表能直接传到县委书记的待办事项里。
"综合科不该只是写材料的。"他在白板上画了个方框当CPU,旁边连出一个长方形主板,主板上标着"综合科",再往外是标着"乡镇部门"的硬盘图标,最外围是密密麻麻的小圆点,写着"群众"。他退后两步,忽然觉得像台电脑——领导是处理核心,综合科是连接所有部件的主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