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水跟随县委研究室的几个同事一同到乡下调研,课题是 “农村低收入人群现状调研” 。这是她第一次参与如此重要的下乡调研。
同行的三位同事都是研究室的老人,老李捧着保温杯闭目养神,小张对着窗外的田野出神,还有老王头 —— 县委办里资格最老的老头,正慢悠悠地抽着烟。
车子颠簸着驶入村口,连片的玉米地在风中摇曳,几只土鸡旁若无人地在路边啄食。梁山村村支书早已在村委会门口等候,黝黑的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容:“欢迎县委研究室的同志前来调研!”
简单寒暄后,村支书帮忙召集了几位村民。季秋水调整了下语气,说道:“老乡们好,我们是县委研究室的,今天来想了解一下大家的生活情况。请问,你们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哪些方面呢?从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你们觉得这对你们的收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话音落下,院子里静悄悄的。几位村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目光都集中在一位皮肤黝黑、手里还攥着草帽的老汉身上。他挠了挠头,露出憨厚的笑容,声音带着几分拘谨:“姑娘,你说的啥‘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听不太懂啊。我们就知道种地,春天播下种子,秋天收了粮食去镇上卖俩钱,别的啥也不懂。”
季秋水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她觉得自己的问题已经很清楚了,怎么会听不懂呢?又问了下一个问题:“那村里有没有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呢?比如产业扶持项目之类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
这次回答的是个中年妇女,她怀里抱着个熟睡的孩子,闻言直摇头:“啥项目?没听说过呀。我们就知道早上刨地,晚上睡觉,过一天算一天。”
“噗嗤” 一声,小张没忍住笑出了声,老李也用保温杯挡住了嘴角的笑意。老王不做声的看着远方。
……………………
回到办公室,季秋水 “啪” 地把笔记本摔在桌上,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感觉很郁闷。老王头慢悠悠地走进来,手里端着他那泡得发黄的茶水。
“咋了这是?调研还搞EMO了?” 老王头笑眯眯地问,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喝了一大口茶。
“王师傅,您说气人不气人?” 季秋水抬起头,眼圈都有些红了,“那些老百姓也太难伺候了,我问东他们说西,简直是一问三不知!这样下去,这调研还怎么搞?”
老王头点燃烟,深深吸了一口,吐出的烟圈在空气中慢慢散开。他没急着说话,而是打量了季秋水一会儿,才慢悠悠地开口:“小季啊,你这火发得没道理。我问你,你去菜市场买过菜吗?”
季秋水愣了一下,不明白他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但还是点了点头:“买过啊。”
“那你跟卖菜的大妈说‘请给我来五百克有机蔬菜,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 老王头眯着眼睛笑。
“当然不会啊,” 季秋水脱口而出,“我就说‘大妈,给我来一斤青菜,要新鲜的’。”
“这就对了嘛。” 老王头磕了磕烟灰,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你在菜市场知道说人话,到了村里咋就忘了?老百姓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你跟他们说‘宏观经济形势’,跟对牛弹琴有啥区别?”
季秋水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无话可说。
“你是重点大学毕业的,学问比我这老头子高,这是好事。” 老王头继续说道,“但基层工作不是写论文,不是耍嘴皮子。你那些专业术语,在学术期刊上管用,在田埂上不管用。老百姓不认这个,他们认的是实在话,是能听懂的话。”
他往前探了探身子,声音里带着几分恳切:“你以为老百姓真的啥都不懂?他们懂啥种子好发芽,懂啥时候下雨能丰收,懂谁家有困难需要帮一把。这些才是咱们调研要了解的东西。可你用那些弯弯绕绕的词把他们拦住了,他们就算想跟你说,也不知道咋开口啊。”
“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跟你一样。” 老王头的思绪似乎回到了过去,眼神变得悠远,“第一次下乡,拿着准备好的问卷,问老乡‘您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满意度如何’,结果人家瞪着我看了半天,说‘啥体系?我们村的井水挺甜的’。”
季秋水忍不住笑了出来,心里的委屈也消散了不少。
“后来我就琢磨啊,” 老王头也笑了,“不是老乡们不懂,是咱们没说他们能懂的话。从那以后,我跟老百姓聊天,就跟拉家常一样。问收入,就说‘家里一年能落多少钱’;问困难,就说‘日子过得有啥愁事儿’。你别说,这么一聊,啥情况都摸清楚了。”
他拍了拍季秋水的肩膀:“丫头啊,基层工作,就得放下架子,收起你大学生的那套。要去田间地头,跟老百姓一起蹲在地头抽烟,一起在炕头上吃饭,跟他们打成一片。关键是你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让他们觉得你跟他们是一路人,这样他们才肯跟你掏心窝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