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诗词。咱们渝复自古叫“诗城”,可不是浪得虚名——从巴人竹枝词到抗战时期大后方诗抄,一条长江水把千年文气都揽在怀里。今天大家把“朝辞白帝彩云间”读成了“朝辞渝复脐橙园”,把“巴山夜雨涨秋池”读成了“巴山夜雨涨荷塘”,听着土,其实地道!因为诗不能只在纸上,它得在枝头、在车间、在田埂上活过来。就像秋水同志,她初赛时嗓子还是哑的——天天在招商局对接沿海企业,熬夜做PPT,决赛前还在微信上问我“书记,‘长风破浪’能不能改成‘长风破浪潮’,压我们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韵?”我当时回她:“压!必须压!咱们渝复人写诗,就得带着机油味和脐橙香!”结果她真把这两句融进去了,全场鼓掌那一下,我就明白:诗城的气韵,被这帮年轻人接住了!
再说脐橙。咱们县60万亩脐橙,春天看花像下雪,秋天摘果像淘金。可光靠卖果子富不了全县,所以咱们把诗意嵌进产业链——包装盒上印“一树脐橙一首诗”,电商直播让小姑娘们边削果边背《橘颂》,去年光江浙沪的订单就多卖了两个亿!下一步,我们还要搞“诗词脐橙认养”,让上海、深圳的写字楼白领在手机上给自己那棵树浇水,秋天收到果子时,还附带一张印着“此树由您诗意灌溉”的卡片,文化附加值不就出来了吗?
工业也是这个道理。过去人家一提渝复,就想到“山区”“偏远”,现在咱们偏要打个翻身仗:沿海腾笼换鸟,咱们引凤筑巢。上周东莞那家做智能穿戴的企业来考察,本来担心物流,结果一看我们的长江深水码头、保税仓,再听我背了两句“门泊东吴万里船”,当场拍板把生产线搬过来。我跟他们老板说:“您放心,渝复的工人白天拧螺丝,晚上能背《将进酒》,劳动号子都带着平仄!”一句话把大家逗笑了,合同也签了。这就是文化的软实力,比任何招商PPT都管用。
当然,工业来了,乡村也不能丢。咱们搞“诗意田园”工程,不是花架子:老屋改造成“稻香民宿”,墙上刷的不是标语,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撂荒地里种荷花,夏天办“荷塘月色”音乐会,冬天晒腊味,游客发朋友圈自带文案。最关键的是,村民能在家门口赚钱,不用再背井离乡。上周我去两河村调研,一个大姐拉着我说:“书记,以前我娃在广东打工,一年见不着面,现在他在家门口的脐橙包装厂上班,下班还能陪我背诗,日子像诗里写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当时眼眶就热了——这就是我们想给老百姓的未来。
啰唆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大家:诗词不是高高在上的“之乎者也”,它是我们渝复人骨子里的浪漫和干劲。今天大家站在台上朗诵,明天就站在码头、车间、果园里实干。只要我们把文化当家底、把产业当抓手、把生态当底色,渝复县就一定能像古人说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只不过咱们这帆,挂的是诗意的风,载的是脐橙的香,驶向的是工业强县、生态美县、文化名县的明天!
县委办的诗词朗诵比赛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这场比赛不仅展现了参赛者的才华,更让观众们领略到了渝复县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的美丽。通过这场活动,大家不仅加深了对诗词文化的理解,更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比赛结束后,季秋水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回想着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她知道,虽然没有获得冠军,但她已经尽力了。她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季秋水回忆起自己准备比赛的过程,从选择诗词到反复练习,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她深知,这次比赛不仅是一次展示的机会,更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经历。通过这次比赛,她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朗诵技巧,更深入了解了渝复县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她感慨地说:“这次比赛让我明白,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它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学习和探索,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词的魅力,感受诗城的厚重历史与美好未来。”
喜欢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