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水师的舰影如同噩梦中的幽灵,依旧在新罗西海岸外的海面上徘徊不去。那震天的操演炮鸣与冲天的示警狼烟,日夜刺激着金城内外本就紧绷的神经。而与此同时,在半岛的南部,由“察事司”暗中煽动、以百济遗民与伽倻部落为主体的反抗火焰,非但未被扑灭,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洛东江流域,几座偏远的小城相继被“叛军”攻占,城头插上了早已被历史尘封的百济旗帜或伽倻图腾。袭击不再局限于乡村,开始威胁到连接新罗南北的官道与粮秣转运节点。金庾信派遣南下平叛的军队,屡屡遭遇伏击,进展缓慢,损兵折将。坏消息如同跗骨之蛆,不断传回王都。
新罗王宫,德高望重的老王金宪英,本就年迈体衰,在这内外交困、心力交瘁的双重压力下,终于一病不起。御医束手,汤石无灵,王宫上空笼罩着浓重的阴云。国王病危的消息,如同在滚沸的油锅中投入了一瓢冷水,瞬间引爆了本就暗流汹涌的新罗朝堂。
金宪英诸子,早已为储位明争暗斗多年。长子早夭,次子金仁问虽曾入唐为质,与大唐关系尚可,但其性格较为温和,在军方缺乏强力支持。而最为强势、且手握部分兵权的,乃是第四子金敬信,其母族势力庞大,且与部分主张谨慎对待大唐的贵族过从甚密。
然而,此刻朝中风头最盛的,却并非哪位王子,而是以大将金庾信为首的主战派军方势力。他们以“抵御外侮、平定内乱”为由,不断攫取权力,对王位继承问题虎视眈眈,甚至隐隐有抛开王室、凭军功自立之意。
“父王病重,国难当头!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共御外敌!”金庾信在朝会上声若洪钟,目光锐利地扫过一众神色各异的贵族与大臣,“然,储位未定,人心浮动,岂能合力?臣恳请,立贤明有为之主,以安社稷!”
他虽未明言,但其拥立金敬信,或甚至另有野心的意图,已昭然若揭。
以伊飡(新罗官位,相当于宰相)金顺元为首的一部分老成贵族,则倾向于立性格相对温和、与大唐关系不至于彻底破裂的金仁问。“王位继承,当依礼法!且仁问殿下曾居上国,熟知唐事,于此危急存亡之秋,或能缓和与大唐关系,为我新罗求得一线生机!”
两派势力在朝堂之上争执不下,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金城之内,暗探四出,各方势力都在加紧联络,调兵遣将,空气中弥漫着一触即发的火药味。
而这一切混乱与挣扎的细枝末节,都通过“察事司”那张无形而高效的情报网络,被源源不断地汇总、分析,最终跨越黄海,呈送到了长安尚父府杜丰的案头。
凌素雪将最新的密报放在杜丰面前,声音清冷如常:“尚父,新罗王金宪英已于三日前深夜呕血昏迷,恐时日无多。其四子金敬信与大将金庾信往来密切,似有联手逼宫之意。长子金仁问则得到部分老牌贵族支持,双方势力在金城内外对峙,冲突一触即发。南部‘百济义军’已攻占珍岛,切断新罗西南海路,并威胁罗州。”
杜丰仔细翻阅着密报,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神色,仿佛眼前这足以颠覆一个王国的乱局,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他放下密报,走到巨幅舆图前,目光落在金城的位置。
“金宪英一死,便是新罗内乱全面爆发之时。”杜丰语气平静,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金庾信刚愎自用,金敬信野心勃勃,此二人若上台,必与我大唐死战到底,正合我意。金仁问虽倾向缓和,但其势弱,难以掌控局面。”
他沉吟片刻,对凌素雪吩咐道:“传令半岛‘察事司’各部。第一,加大对金庾信、金敬信势力的情报渗透,尤其是其兵力调动与宫廷政变的具体计划,务必掌握。第二,对金仁问一方,给予有限度的、隐秘的支持,可透露一些金庾信可能不利于他的动向,助其自保,延长内斗时间,加剧其内部消耗。第三,令南部‘百济义军’与‘伽倻部众’,趁新罗内乱,加大攻势,尽可能多地牵制其南方兵力,若有可能,向北逼近金城方向,制造恐慌。”
“此外,”杜丰眼中闪过一丝冷光,“让我们在登州和安东都护府的人,动静再大一些。水师可以再进行一次贴近海岸的威慑航行,陆军则在边境举行一场规模较大的演武。要让金城里的那些人清楚地知道,大唐的刀,一直架在他们的脖子上。”
“是!”凌素雪领命,立刻转身安排。
杜丰的策略清晰而冷酷:他并不急于立刻介入,而是要让新罗的内乱自然发酵,让其在自相残杀中流尽鲜血,消耗掉最后一丝抵抗的元气。大唐需要做的,只是在外部保持强大的压力,并在关键时刻,轻轻推上最后一把。
数日后,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新罗王宫传来丧钟长鸣——老王金宪英,薨逝。
几乎在同一时间,金庾信麾下的精锐部队便以“护卫王宫、稳定局势”为名,强行接管了金城各门与宫禁。金敬信在王宫内,在一群军方将领和部分贵族的“拥戴”下,宣布继位。
然而,以金顺元为首的支持金仁问的贵族势力,并未束手就擒。他们迅速集结了家族私兵和部分忠于王室的军队,控制了王宫的另一部分区域,与金庾信、金敬信的军队形成对峙。双方在金城狭窄的街巷中爆发了激烈的冲突,箭矢横飞,血流成河。
新罗,这个曾经统一了三韩大部、称雄半岛的王国,在其王位更迭的关键时刻,彻底陷入了血腥的内战。而来自南方“叛军”的威胁和北方大唐那如山般沉重的压力,使得这场内乱,更像是一场在悬崖边缘的绝望舞蹈。
消息再次以最快的速度传回长安。
杜丰看着密报上关于金城巷战的具体描述,终于缓缓地点了点头。
“时机,成熟了。”他轻声自语,眼中没有任何怜悯,只有一片冰冷的、属于政治家和战略家的清明。
帝国的东征之剑,已然磨砺完毕,只待一个最恰当的时机,便会轰然斩下。
喜欢乃翁,大唐中兴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乃翁,大唐中兴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