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院返回省委办公厅的路上,陈默的脑海里反复回响着赵小冉的话 ——P7 号桥墩、安全帽上的 “盛” 字、C45 标号,这三个关键信息像三颗珍珠,终于串起了一条模糊的线索。
车刚停稳,他就快步走进办公室,没有休息片刻,直接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跨海大桥项目指挥部的号码,电话接通后,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赵建国,我是陈默,立刻调取大桥自建成以来所有的自动化裂缝监测原始记录,包括每个桥墩、桥面的传感器数据,从施工末期到现在的全部记录,半小时内发送到我的加密邮箱,另外让技术负责人带着备份硬盘亲自送过来。”
电话那头的赵建国明显愣了一下,语气带着犹豫:“陈秘书长,裂缝监测记录是工程技术档案,数量很大,而且部分数据涉及施工细节,是不是要走审批流程?另外,自动化监测是实时上传系统的,原始记录可能需要从服务器后台提取,半小时恐怕……”
“没有恐怕,必须半小时内!” 陈默打断他的话,“这是紧急公务,关系到大桥安全,出了问题我负责。技术负责人现在就去服务器机房提取,你亲自督办,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半小时后我要看到数据,否则后果自负。” 说完,他直接挂了电话,没有给赵建国再推脱的机会。
陈默很清楚,赵建国大概率是受到了杨云松的暗示,对他的要求会有所抵触,但现在时间不等人,裂缝监测记录很可能是印证赵小冉线索的关键。
所谓自动化裂缝监测,就是在大桥的关键部位,比如桥墩根部、桥面接缝处,安装了上千个微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捕捉到肉眼看不见的微观裂缝,还能记录裂缝的宽度变化、扩展速度,就像给大桥装了 “体检仪”,实时监测它的 “健康状况”。
之前他只关注了混凝土的检测数据,却忽略了这个最直接的 “实战记录”—— 如果混凝土标号不达标,随着时间推移和车辆碾压,裂缝的扩展速度肯定会比合格混凝土快,这是骗不了人的。
不到二十分钟,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工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手里抱着一个黑色的硬盘:“陈秘书长,这是您要的裂缝监测原始记录,所有传感器的数据都在里面了,从三个月前施工末期到现在,一秒钟都没断过。” 陈默接过硬盘,放在电脑上插入,同时打开加密邮箱,里面已经收到了电子版数据。
“李工,这些记录有没有被修改过?服务器后台的原始日志还在吗?” 陈默一边快速浏览数据文件,一边问道。
李工擦了擦额头的汗:“绝对是原始记录,服务器有三重备份,而且后台日志有操作痕迹记录,我查过了,除了正常的系统维护,没有任何人修改过数据。不过……” 他顿了顿,犹豫着说,“杨书记那边的人之前问过监测数据的情况,我没敢多说,只说一切正常。”
陈默点点头,果然杨云松早就关注过裂缝监测,只是他可能没想到,这些实时数据会成为指向问题的证据。
他立刻拨通了张教授的电话,把情况简单说明:“张教授,我现在有大桥的自动化裂缝监测原始记录,需要你帮忙分析,重点看 P7 号桥墩和其他几个核心桥墩的裂缝扩展速率,能不能和 C45 标号混凝土的理论劣化模型做对比。”
张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太好了!理论模型只是纸上谈兵,实际监测数据才是最有力的证明。你把数据发给我,我们团队现在就开始分析,用超级计算机做比对,最多两小时给你结果。”
挂了电话,陈默开始自己初步查看数据。
屏幕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表格和曲线图,每一个传感器对应一条曲线,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裂缝宽度。
他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也能看出规律 —— 合格的混凝土,裂缝扩展速度应该很缓慢,曲线几乎是平缓的;而如果混凝土不合格,曲线会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他重点找到了 P7 号桥墩的传感器数据,果然,其中三个传感器的曲线从一个月前就开始缓慢上升,虽然裂缝宽度还在毫米级,肉眼根本看不见,但扩展速度比旁边的桥墩快了近三倍。
就在这时,张教授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带着肯定:“陈默,初步结果出来了!我们把 P7 号桥墩的三条关键传感器数据,和 C45 混凝土的理论劣化模型做了比对,吻合度高达 92%!”
张教授的声音很激动,“简单说,C45 混凝土因为强度不够,在承受同样重量和环境压力时,裂缝扩展速度会比设计要求的 C80 混凝土快很多,我们之前做的理论模型就是基于这个规律。
而 P7 号桥墩的实际裂缝扩展速率,和我们计算的 C45 混凝土劣化速度几乎一模一样,这就说明,P7 号桥墩用的根本不是 C80 混凝土,而是 C45,和你之前提供的原始检测数据完全对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血色权力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血色权力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