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庄里,来自上官县、对陈远忠心耿耿的老农,在数据组员的协助下,正精心照料着几片看似不起眼的作物。那是陈远耗费重金、通过南方海商和特殊渠道,好不容易才弄到的土豆和红薯种块。
“大人,您说的这‘土豆’、‘红薯’,果然神奇!”老农激动地指着已经破土而出、长势喜人的嫩苗,“不挑地,耐旱,听说亩产惊人!若是真能成功,咱们大名府,以后就再不怕饥荒了!”
陈远蹲下身,仔细查看作物的长势,叮嘱道:“好生照料,详细记录生长过程中的一切数据——何时播种、何时灌溉、施肥种类与数量、病虫害情况、最终产量……这些数据,比黄金还珍贵!一旦试种成功,明年就要在全府范围内,选择合适地块,大力推广!”
他知道,在冷兵器时代,人口就是力量。而能养活更多人口的土地,就是最核心的战略资源。这两种高产作物的引入,其战略意义,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一支军队。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陈远站在田埂上,回望着那片被重新梳理过的山河。纵横的水渠如同血脉,滋养着土地;忙碌的民工如同细胞,焕发着活力;隐秘的农庄则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他投入巨资,大兴土木,其目的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民生工程”。他是在争分夺秒地夯实战争潜力,是在构筑一道无形的、却比任何城墙都更加坚固的壁垒——人心的壁垒,组织的壁垒,数据的壁垒。
他清楚地知道,那道来自北方的、裹挟着血腥与死亡的寒流,正在加速南下。他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将大名府这片沃土,打造成一个能够抵御风暴的坚实堡垒。
(第2卷第7章重写完毕。深入挖掘了“以工代赈”和水利建设的战略意义,详细展现了其如何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完成数据收集、人力动员、组织建设和战争潜力储备,情节更加厚重,立意更加深远。)
喜欢明末:我的KPI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明末:我的KPI拯救大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