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凉州西出,一路东行,风沙渐息,沃野渐显。
陆瑁勒马立于一道山岗之上,回望身后那片苍茫雄浑的西陲大地。凉州的寒风仿佛还吹拂在脸颊,马岱将军病榻前的殷殷托付,诸葛瞻那年轻而坚毅的眼神,依然在他脑海中回响。
安排好凉州的一切后,他便踏上了返回长安的归途。此行,他未曾乘坐舒适的马车,而是选择与亲卫一同策马而行。颠簸的马背,旷野的风霜,更能让他保持清醒的思考。
他已经五十六岁了。
在这个人均寿命不过六十的三国时代,这个年纪,已然是垂暮之年。鬓角的风霜,不再是点缀,而是岁月无情的宣告。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精力,远不如那般旺盛。有时候,深夜批阅公文,眼目便会感到酸涩,曾经能彻夜不眠的身体,如今也需要更多的休养。
时间,不多了。
这份紧迫感,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催促着他,必须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大汉的未来,铺设一条万世不移的基石。
一统天下,固然是毕生之志,但陆瑁深知,一个王朝的强盛,绝不仅仅在于开疆拓土,更在于其内里的制度是否足够先进,是否能够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抵御时间的侵蚀。汉室衰微,根源便在于制度的僵化与腐朽,在于土地兼并的无度,在于人才选拔的壅塞。
若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即便今日克复天下,百年之后,大汉依旧会重蹈覆辙,陷入治乱循环的宿命。他不要一个短暂的兴盛,他要的是一个能够传之久远,真正实现长治久安的煌煌大汉!
他的脑海中,一幅宏伟的蓝图,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随着他对蜀汉现状的不断深入了解,随着他南征北战的亲身经历,已经愈发清晰,愈发完整。那是一个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构想,一个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改革方案。
他知道,这很难。其难度,远胜于在战场上击败十万敌军。他要挑战的,是自光武帝以来,延续了数百年的制度惯性,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士族门阀利益。这几乎等同于,与整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为敌。
但他,别无选择。
“丞相,前方就是长安了。”亲卫统领的声音,将陆瑁从沉思中唤醒。
他抬眼望去,远方,那座雄伟古朴的城郭,在关中平原的夕阳下,轮廓分明,宛如一头沉睡的巨兽。长安,汉之旧都,经过多年的建设,如今已经恢复了勃勃生机。街道整洁,商旅往来,田野阡陌纵横,炊烟袅袅。
回到丞相府,天色已晚。府中灯火通明,管家早已带着仆人们在门口翘首以盼。而当陆瑁翻身下马,一个熟悉而温柔的身影,便迎了上来。
“夫君,你回来了。”
是他的妻子,关凤。她身着一袭素雅的青衣,眉宇间带着一丝风尘,却难掩那份英气与温婉。她从江陵回来了。
陆瑁心中一暖,旅途的疲惫仿佛在这一刻被一扫而空。他上前,轻轻握住妻子的手,那只曾挽强弓、持利刃的手,此刻温暖而柔软。
“凤儿,辛苦你了。江陵之事,如何了?”
关凤微笑着,眼波流转,尽是关切:“夫君一路奔波,才是辛苦。荆州一切安好,弟弟的伤势已无大碍,正在罗宪将军的协助下,着手整顿军务,招募新兵。倒是你,去了那苦寒的凉州,人都清瘦了些。”
两人并肩走进府内,关凤一边为他卸下披风,一边絮絮叨叨地讲述着荆州的见闻,讲述着她对孩子们的思念。陆瑁静静地听着,心中充满了安宁。家,永远是他最坚实的港湾。
“兄长恢复便好,”陆瑁感慨道,“荆州有他们,我便放心了。”
“夫君,”关凤为他端来一杯热茶,轻声问道,“看你眉宇深锁,似乎心事重重。凉州之行,可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陆瑁接过茶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他看着妻子关切的眼神,决定不再隐瞒。他的改革,需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难题已经解决,但更大的难题,才刚刚开始。”陆瑁叹了口气,将自己在归途中的思索,将那份关乎大汉未来的宏伟蓝图,简略地对关凤讲述了一遍。
关凤静静地听着,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的凝重,再到最后的坚定。她虽然不完全懂得那些复杂的官制和经济策略,但她明白,她的丈夫,要做一件惊天动地,却也危险至极的大事。
“夫君,”她再次握住陆瑁的手,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只有全然的信任,“我虽不懂朝堂之事,但我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汉,为了天下苍生。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与孩子们,都会在你身后,支持你。”
陆瑁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反手握紧妻子的手,重重地点了点头。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回到长安的第二天,陆瑁并未急于上朝。他需要先在蜀汉的核心决策层中,取得共识。
三封请柬,从右丞相府送出,分别递向了左丞相蒋琬、尚书令费祎,以及大司马大将军姜维的府邸。请柬上的言辞很简单,只说有要事相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辅佐汉室,重振三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