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城外,在吴军撤离后,并未迎来魏军的狂欢。
“传令!”钟会沉声下令,“我军,也即刻拔营退回襄阳!与文聘将军所部汇合!”
与此同时,在潼关前线。
曹爽也收到了来自江陵的急报,他看完详细战报后感叹道,“当今天下,无人是陆瑁对手啊,好一招围魏救赵。”
诸葛诞和夏侯霸也是脸色凝重。
曹爽道,“传令!全军,撤退!退回函谷关!”曹爽,无奈地,下达了,命令。
延熙九年,就这样度过了。
长安,未央宫。
刘禅坐在龙椅上听着驸马诸葛瞻对战局的总结。
“陛下,此番战役,我大汉在老师和大司马大将军姜维的运筹帷幄之下,潼关守住了,江陵也守住了,同时老师还带来了山越部众。”诸葛瞻手持笏板侃侃而谈。
刘禅连连点头脸上充满了喜悦。
“姜维,不愧是丞相和大哥的传人!”刘禅感慨道。
诸葛瞻也深以为然。
“是啊陛下。”诸葛瞻笑道,“大司马大将军姜维在此战中再次证明了自己。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统帅,更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家。”
“山越部落的归顺,更是我蜀汉之大幸!”刘禅继续说道,“这五万山越精兵,为我荆州增添了强大的可用之军!他们,不仅熟悉山地作战,更是骁勇善战。有了他们我大汉在荆州的防御将固若金汤!”
“而且,玄武军在此番东吴之行中,也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能力。”诸葛瞻补充道,“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敌后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证明了我大汉精锐部队的强大战斗力。”
“此番战役,也涌现出了一批能战的将领!”诸葛瞻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例如在江陵城中坚守不屈的罗宪!他以寡敌众,面对魏吴联军的围攻,依旧不退,展现了超凡的勇气和卓绝的指挥能力!”
“罗宪?”刘禅微微一怔,随即笑道,“此番他在江陵表现突出,朕要重赏于他!”
诸葛瞻禀报道,“臣以为,罗宪将军可担任荆州北部防线的重要职务。”
“善!”刘禅欣然应允。
就在,蜀汉君臣为延熙九年的丰硕战果,而欣喜不已的时候。
陆瑁也从荆州赶回了长安。
当他带着一身风尘走进未央宫时,刘禅亲自从龙椅上走下上前迎接。
“大哥你辛苦了!”刘禅握着陆瑁的手真诚地说道,“此番你深入虎穴为我大汉立下不世之功!朕心甚慰!”
陆瑁躬身行礼:“臣陆瑁,拜见陛下!为陛下分忧,乃是臣分内之事。”
“哈哈,大哥不必谦虚!”刘禅大笑道,“你的功劳,朕都看在眼里!”
刘禅随即召集文武百官,在未央宫举行了隆重的封赏仪式。
“陆瑁!”刘禅声音洪亮响彻大殿,“解荆州之围,更是带回五万山越精兵和大量钱粮,人口。其功甚伟!”
“朕特晋封你为右丞相!掌管内外军事大权!”
陆瑁,跪拜谢恩。
“臣,陆瑁定当肝脑涂地,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好!”刘禅满意地说道,“有右丞相辅佐,我蜀汉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未央宫内,封赏仪式结束后,气氛从之前的庄重转为热烈。刘禅将右丞相陆瑁、大司马大将军姜维、左丞相蒋琬、尚书令费祎和太尉诸葛瞻这五位蜀汉的股肱之臣留了下来,显然有更重要的军国大事需要商议。
刘禅面带微笑示意众人落座。
“诸位爱卿,延熙九年,我大汉收获颇丰。此皆赖诸位同心同德,为国操劳之故。”刘禅目光落在陆瑁身上,“特别是右丞相此番建功朕心甚慰。”
陆瑁拱手道:“陛下过誉,臣不过是尽职尽责罢了。”
“谦虚了右丞相。”刘禅摆了摆手,“荆州防务,仍是重中之重。右丞相你对此有何见解?”
陆瑁闻言正色道:“陛下,臣以为荆州之地,战略地位,非同小可。此次江陵之围,虽有惊无险,却也暴露出我荆州兵力配置和水师力量的不足。臣建议,荆州防务,仍交由安国统领。”
姜维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陆瑁继续道:“此次江陵之战,罗宪将军表现英勇,沉着指挥得当。臣建议由罗宪担任荆州副将辅佐荆州牧安国。罗宪对江陵城防和魏军攻势都有深刻了解,由他协助安国,必能使得荆州防务固若金汤。”
“至于兵力配置。”陆瑁伸出一根手指,“玄武军乃是我大汉精锐,当镇守荆州作为核心力量。臣准备让玄武军统领,赵广继续率领玄武军驻扎在荆州。”
刘禅和诸葛瞻,都对此表示赞同。
“除此之外,此次归顺的五万山越军,亦是不可多得的力量。”陆瑁继续分析道,“山越军,骁勇善战,熟悉山林作战。将他们编入荆州防线,可作为奇兵或用于山区防御。再加上此次江陵之围中,幸存下来的四万荆州军总计约有十万大军防守荆州足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辅佐汉室,重振三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