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沈万山叹道:“内子自三年前小女夭折后,便郁郁寡欢,日渐成疾。城中名医都说是什么‘肝郁气滞’,开了不少疏肝的药方,却收效甚微。”
青玄沉吟道:“夫人此症,确是肝郁日久,化火伤阴,兼有瘀血内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夫人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则胸胁胀痛;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胞宫,故月经不调,痛经不止;肝郁化火,上扰心神,则烦躁失眠。先前医者只知疏肝,却未清其郁火,化其瘀血,故而难愈。”
念祖问道:“先生,那当以何药施治?”青玄道:“需以疏肝理气、清热泻火、活血化瘀为法。金灯花性寒,能清肝火,散郁结,可为此方之君;辅以柴胡三钱疏肝解郁,当归三钱、川芎二钱活血化瘀,赤芍三钱清热凉血,桃仁二钱、红花一钱破血行滞;再加香附二钱理气止痛,生地三钱滋阴降火;甘草一钱调和诸药。水煎服,每日一剂。此外,需取新鲜金灯花汁,调入少许蜂蜜,每日晨起空腹服一勺,以增强清热散瘀之效。”
沈万山闻言,忙命人按方抓药。妇人服药五日,便觉胸胁胀痛减轻,情绪也平和了许多;半月后,经期来临,腹痛大为缓解,经量增多,血块减少;连服一月,诸症皆消,面色也渐渐红润起来。
这日,妇人亲自来到诊室,向二人致谢,递上一个锦盒,道:“先生救我性命,无以为报。此盒中是先父留下的一本《闺阁医案》,记录了许多妇人病症的诊治之法,其中有一则‘花汁疗郁’的记载,与先生所用金灯花汁之法相似,或许对先生补全医录有用。”
青玄打开锦盒,见《闺阁医案》字迹娟秀,其中果然记载:“妇人多郁,郁久化火,可用锦灯笼花汁,调蜜服之,清郁火,散瘀滞,屡试不爽。”青玄大喜,道:“夫人所赐医案,真是雪中送炭!此记载印证了金灯花在妇科病症中的应用,是民间女性医者实践经验的结晶,填补了《金灯药录》在妇人病治疗上的空白。”
原来,妇人的先父曾是越州有名的女科医者,因女子行医不便,多在闺阁中为女眷诊治,其经验多记录于《闺阁医案》中,未对外流传。此次妇人感念青玄救命之恩,便将医案相赠。
离开沈府时,沈万山以重金相谢,青玄婉拒道:“医者行医,为的是救死扶伤,而非金银。若沈老爷有心,不如多资助贫苦百姓就医,便是对我们最好的答谢。”沈万山闻言,深为敬佩,遂在越州城中开设药铺,施药济贫,一时传为美谈。
第三回 瘴疠突变陷危局 辨证改方救危亡
青玄与念祖携《闺阁医案》继续南行,一路收集金灯花的药用案例,补全《金灯药录》。行至岭南地界,此地山高林密,瘴气弥漫,素有“岭南多毒”之说。二人刚入钦州府,便听闻当地爆发瘴疫,与寻常瘴气不同,患者初起寒热往来,如疟状,继而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皮肤出现紫斑,病情进展极快,死亡率极高。
当地知州张大人正愁无计可施,听闻青玄、念祖医术高明,亲自派人将二人请至府衙。张大人面色焦急道:“二位先生,此瘴疫来势凶猛,城中医者用青蒿、常山等治疟之药,皆无效果,百姓伤亡惨重,还请先生速速想办法!”
青玄与念祖即刻前往疫区诊治。只见城中街道冷清,家家户户闭门不出,偶尔有担架抬着患者前往临时医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秽之气。二人来到医棚,见一名患者正高热抽搐,皮肤紫斑密布,气息微弱。青玄诊其脉象,洪数而疾,观其舌质紫暗,苔焦黑,叹道:“此非寻常瘴疫,乃是‘热毒瘴’,瘴气与热毒交织,内陷营血,扰动心神,若不及时救治,患者不出三日便会殒命。”
念祖道:“先生,此前我们在江南治湿温,用金灯花清热化湿,此次热毒炽盛,可否以金灯花为君,加重清热之力?”青玄点头道:“正是。此证以热毒为主,需以清热解毒、凉血开窍为要。”遂开方剂:金灯仙株花瓣三钱(寻常金灯花药效不足,需用太行带回的仙株花瓣)为君,清热解毒;臣以黄连二钱、黄芩二钱、栀子三钱,苦寒清热,泻火解毒;佐以生地五钱、玄参四钱、丹皮三钱,凉血散瘀;再加安宫牛黄丸一粒,开窍醒神;使以甘草一钱调和诸药。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鼻饲(神昏患者无法口服)。
谁知服药一日后,患者高热虽稍退,但出现腹泻不止,四肢厥冷之象。张大人见状,忧心忡忡道:“先生,此药是否过于寒凉?患者本就虚弱,再经寒凉之药,怕是难以承受。”
青玄急忙前往查看,诊脉发现患者脉象由洪数转为细数,舌苔由焦黑转为灰腻。他沉思片刻,道:“是我疏忽了!岭南之地,瘴气本就夹杂湿邪,患者虽热毒炽盛,但体内仍有湿邪残留。我方中纯用寒凉之药,虽清了热毒,却伤了脾阳,导致湿邪下注,出现腹泻厥冷。需调整方剂,兼顾清热与温阳化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