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娃回到指挥部时,看到戈辉此时正在看巴尔干半岛地图,脸上满是无奈,自言自语道:“几百年都这样了,还争个什么劲呢!”
“那里又要开打了?”伊娃问道:“这次是谁要挑起战火?”
戈辉点头,说道:“很可能十二月之前差不多就开打了。这次是奥斯曼要挑起战火,奥斯曼新军要参战了。”
“就是我们帮他们训练的新军是吗?”伊娃问道:“他们能行吗?有禁卫军的战斗力吗?”
“我们的教官团还在那里,还在帮他们训练军队。”戈辉说道:“我们又签了延长培训协议,到1912年结束。”
“你觉得哪一方,赢面更大?”伊娃说道:“你希望哪一方赢?”
“奥斯曼领土超两百一十万平方公里,远远超过奥匈国的六十七万多平方公里,几乎是其三倍。”戈辉对比道:“但是打开人口分布图就会发现,奥匈国人口超过五千万,对比奥斯曼的两千三百多万人口,是其人口的两倍多,这是碾压性优势。”
戈辉进一步对比:“奥匈国钢铁年产量二百六十万吨,是奥斯曼三万吨的八十六倍,这就是为什么,奥斯曼一直在持续不断的向我们进口武器的原因,特别是子弹,每年都要向我们进口上亿发。”
“还有”戈辉继续道:“奥匈国有四万三千多公里的铁路,而奥斯曼只能依靠三万辆野猪拖拉机。奥匈国的斯柯达兵工厂能生产FA-1903半自动步枪和FA-26-J轻机枪,还能生产各种口径的火炮,非常精良,德国认可,而奥斯曼的工厂不能独立生产先进步枪。奥匈国有近八十万常备军,还有九百万的总动员能力,而奥斯曼仅有一百二十五万。”
“照你的说法,这仗没法打了。”伊娃说道。
“也不能这么说”戈辉摇头,说道:“奥匈国民族构成复杂,有十一个民族,简直是欧洲民族博物馆,还一直有分裂隐患,有些一直在搞分裂。很难保证,奥匈军在外面打仗时,后院不起火,让奥匈军瞻前顾后。”
“奥斯曼不也这样吗?”伊娃说道:“我知道那里,阿腊波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也不是一条心,也很难在战争中形成合力。像我们北方特区,单一民族这样的很少见。”说到这里,她的脸上居然带着一种骄傲的神情,她是彻底把自己当龙国人了。
“这次,是土耳其人自己动手,他们不靠外力。”戈辉说道:“奥斯曼新军是一支作风硬朗敢打必胜的强军。”
这次是指挥奥斯曼新军的是恩维尔帕夏(帕夏相当于总督之类的高官)。
恩维尔结束了在禁卫军红山基地联合特种训练之后,带着三百名特种兵回到奥斯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火箭般升到了帕夏层面的军方高官,直接领导自己从龙国带回来的特种部队,他为其命名为托罗斯特种部队。托罗斯山是奥斯曼南部的高大山脉,奥斯曼最高的山峰就在这片山脉里。用托罗斯为特种部队命名,足见恩维尔对其寄望有多高。
另一支,在奥斯曼与禁卫军联合训练的特种部队,也被恩维尔划到自己麾下,并为其改名为亚拉拉特特种部队。亚拉拉特山,在奥斯曼东部,因传说中诺亚方舟停靠而得名。恩维尔说:为你们改名为亚拉拉特特种部队,就是希望你们成为帝国的诺亚方舟,成为人民最后的依靠。
从这一点说,恩维尔真的用心了,而且还很有自己的想法。
一九零九年初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历史虽有惯性,但还是变了)后,巴尔干地区进入了全新的整合期。
奥匈帝国抓紧时间消化塞尔维亚,恩威并施,一边血腥镇压反抗组织,一边给听话的人减租减税,政策上给予更多的照顾。一年半多的时间,虽然没有清除全部的反抗组织,但是已经听不到反抗组织的声音了。
奥匈帝国在消化塞尔维亚的同时,也在与保加利亚、希腊、黑山联系,并很快达成了军事同盟,即巴尔干同盟。作为一直以来的敌对国家,是怎么达成同盟的?不得而知,背后的利益交换有多少,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他们貌合神离,心中各怀鬼胎。
新成立的巴尔干同盟,把目标对准了政权更迭后的奥斯曼帝国,把奥斯曼彻底驱逐出巴尔干地区。如果成功了,奥斯曼愿意吐出吞并的塞尔维亚,把巴尔干半岛,还给巴尔干地区国家。
实际上,奥匈帝国知道,以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彻底驱逐奥斯曼,联合其它国家也不行。大家诉求不一样,心不在一处,但是战争可以消耗塞尔维亚人,人没了,反抗也就没了,塞尔维亚还是自己的。
在征兵时,奥匈帝国就告诉塞尔维亚人,你们帮我们打败了奥斯曼人,我就给你们自治的资格。对藏在人群中的塞尔维亚反抗组织来说,奥匈帝国是敌人,奥斯曼帝国同样也是敌人,让两个帝国开战,对他们有利,于是踊跃参军,并号召更多的塞尔维亚人参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禁卫军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禁卫军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