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饭菜刚上桌,院门口传来脚步声。
李卫东循着声音望去,就见自己大伯李大江走了进来,手里还拎着一小袋红糖。
“爸,妈,卫东。”
他笑着打招呼,把红糖往桌上一放,“这是卫军厂里发的福利,给您二老泡水喝。”
李勇抬头看了他一眼,指了指桌边的凳子。
“来了就坐下吃饭。卫东带回来些东西,一会走的时候捎点回去,给孩子们尝尝。”
李大江连忙摆手:“爸,妈,真不用,家里现在不缺吃的。
卫军厂里不光发了红糖,还有两斤棉线和一块肥皂,够用一阵子了。”
“让你拿你就拿着。”
王桂芝端着刚蒸好的馒头过来,放在桌子上。
“卫东带的白面、大米、鱼和腊肉之类的东西,你带点回去,给娃们做着吃。”
李大江还想推辞,李卫东在一旁笑道:“大伯,我带的多,你就带回去一些吧。”
话说到这份上,李大江也不再推托,只好应了。
吃完饭,几人围坐在桌旁,王桂芝给每人倒了杯热水。
李卫东想起村里的事,就随口问道:“大伯,最近村里没出啥事吧?”
提到这个,李大江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压低声音道。
“卫东,说起来还真得谢你当初提议分粮。
不然,咱村的粮食怕是要被公社征用了。”
李卫东挑了挑眉:“哦?怎么回事?”
李勇和王桂芝也看向大儿子,这事他们还是头一回听说。
李大江喝了口热水,才缓缓道:“今天上午,公社把各村的队长都叫去开会。
会上说到,周边几个村子粮仓都空了,想从咱们村调些粮食救急。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说咱村的粮除了留足种子,早就按人头分下去了,家家户户刚够吃,实在没余粮。”
“他们信了?”王桂芝忍不住问。
李大江苦笑着说“起初不信,还说要派人来查。
我拍着胸脯保证,让他们随便去粮仓看,要是能找出多余的粮食,我这个队长任凭处置。
他们见我态度坚决,又怕真查不出啥来落个坏名声,这才没再提。”
李卫东点点头,心里也是了然:这年月,粮食就是命脉,公社怕是也急得没办法,才打各村的主意。
幸好村里把多出来的粮食分了,不然真被征走,乡亲们这日子怕是难过了。
“没为难你就好,以后再有这事,就咬死村里没有粮食,别松口。”
李大江连连点头:“我知道。咱村好不容易能过个安稳日子,可不能出岔子。”
李卫东几人听了也是点了点头。
这时,李大江再次说道:“当然,今天去开会,少不了公社主任的帮忙。”
听到这话,李卫东也有些迷糊了,不明白这事怎么又牵扯到公社主任。
只听李大江接着说:“去公社的时候,我揣了盒卫东给的那种烟,见了公社主任就偷偷递了过去。
他一瞅是特供,眼睛都亮了,连忙不着痕迹的收下了。
还笑着说咱村懂事,这阵子周边村子天天有人去公社哭着要粮,就咱村安安分分的,真是帮了他大忙。
后来讨论征粮的事,他就没再紧着咱村说,算是变相帮咱挡了一下。”
李卫东听了,忍不住笑了笑。
没想到那些烟还派上了这用场。
随即,他想起昨天从陈大爷家离开时,陈奶奶硬是给他装了一大包烟酒之类的东西。
说是让他留着应酬用。当时还觉得没必要,现在看来,倒是歪打正着。
“还是卫东你这烟管用。”
王桂芝在一旁笑着继续说:“那公社主任平时眼高于顶,一般东西可入不了他的眼。”
李勇听了,点了点头,心里却忍不住嘀咕。
那可是整整一盒特供,平时村里有人办事,递根烟都得掂量半天,这一盒送出去,着实让他有些心疼。
李卫东这时,继续说:“大伯,该用的时候就别省着,这些东西本就是为了方便办事。等过几天我再回来,再给你带些来。”
一听还有,李大江的眼睛亮了亮,忙点头。
“哎,那可太好咧!有这些烟,出去公社里的人打交道,确实能顺不少。”
“也不能总靠着这个。”李勇在一旁插了句嘴。
见众人都看向他,他只得继续说道:“卫东拿来的那些东西也很金贵。
该省的时候还是得省着用,别大手大脚的,知道吗?”
“爸,我懂。”李大江应道,“非到万不得已,我不会随便动的。”
李卫东看了看窗外,天色比刚才更阴沉了,铅灰色的云像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屋顶上,眼看就要下大雪。
他站起身,看着外边的天色说道:“爷爷奶奶、大伯,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城里了,再晚怕路上不好走。”
李勇和王桂芝心里舍不得,却也知道天色不等人。
王桂芝赶紧擦了擦手:“我去给你装些吃的路上带着。”
“奶奶,不用了。”
李卫东拦了一句后继续说道:“我走快点,赶在雪下大前到家。”
王桂芝还是往他包里塞了几个特意给他煮的鸡蛋。
“路上饿了垫垫,小心一些。”
到了院门口,李卫东跨上摩托车车,回头挥了挥手:“爷爷、奶奶、大伯,你们回吧,别冻着!”
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路尽头,三人才转身回屋。
屋里,李勇和李大江继续坐在炕边喝茶,聊着村里的事情。
王桂芝则找出几个布袋,走到李卫东带来的那几麻袋东西前,开始分拣。
从白面袋里舀出两瓢,倒进一个布袋;又从腊肉里挑了块肥瘦相间的,用草绳捆好;还有大米、点心之类的东西,都分出了一些。
“这些够不?”王桂芝一边装一边问李勇。
李勇抬头看了眼:“再多装些花生瓜子,孩子们爱吃。”
王桂芝应着,又抓了不少瓜子塞进布袋。
李大江在一旁看着,想说不用这么多,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这些东西,他家卫军在厂里可没发。
家里的孩子们见了,保准高兴得蹦高。
《年代:从农村到四合院》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醉爱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醉爱小说网!
喜欢年代:从农村到四合院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年代:从农村到四合院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