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自我,这话颇为有趣。
桑天子说:“请师姐传此道。”
无当圣母于是收敛心神,肃穆颜色,念道:“大道唯我,无论道佛,一心为本,自在由我。天即苍苍,地亦茫茫,以余渺渺,得法自然。天炉地火,以炼本心,坚之固之,何畏荆棘。大道未期,以笑得之,自然万法,容之纳之。欲得真法,以勤为先,以智为基,以恒为本。不求仙圣,只问本我,日月磨砺,上下求索。求而索之,实则践之,益则得之,害则舍之。以生之本,步步进之,身合天地,自有乾坤。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时时问之,以善吾法。不争而争,不得而得,问我何名,谓之为魔。”
魔不孤立,魔的后面往往有一个道字。魔在大道中。
佛门位于八百旁门之列,论起来,还在魔道之后,只能算小道。
旁门左道通常容易入门,修行时会有一片坦途,但之后便会遇到不可跨越的高山峡谷,停滞在某个位置,一生再难寸进。
而真正的三千大道,入门有时不易,但不偏离本质,只要修,总有路可走。
越是接近于天地核心的道,有时越是难以真正入门,也越有可能强大。
如同阴阳大道,无数人知晓此道,但即使修到桑天子这个境界,也是门外汉,没有真正地入门。但若能够修成此道,则万事万物皆在阴阳之中,四象五行八卦,乃至整个天地,皆可由阴阳转化,极为强大。
至于魔道,也算一条大道。
魔道可以演化为杀道,剑道,有情道,无情道等。只要“自在自我”,皆可以修持——因此,魔道往往会演化成六欲的一种,接近于魔。
魔道可以善,可以恶,至情至性,只问本我。故而善人得之则善,恶人得之则恶。
“师姐,不知你的本我是什么?”
无当圣母笑说:“我好学,欲知天地间的一切,当年我修道时,什么都要修一修,师父说我陷入了魔怔。但不是坏事,我喜欢在三千大道、八百旁门中畅游和探索,以求见证更大的世界。这很有意义。”
“的确如此。”桑天子说,“我却没有某个特别强烈的愿望,也没有非如此不可的心思。我喜欢求知,但若不知究竟,我也不强求;争强好胜,非我所愿;追究舒适,有情无情,似乎都可以;若有哪一条是我所愿,大概就是平安无事吧。”
无当圣母说:“那你可要好好想想。你不要罗列人们所知的欲望,只需向内探索,寻找自己真正的那一面。找到了你自己,你就找到了本我,也就找到了你的道。放心,你是被选中的,你自己也说了,你肯定能悟道。”
“或许吧。”桑天子说,“我试试。”
他陷入一种哲学的思辨之中。
首先,谁都要有自我。
若没有自我,行走于人世,若做什么事都依靠别人,乃至用别人的脑子思考,岂不等同于行尸走肉?可是,若全然自我,又常常陷入某个极端。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无非就是井口大些,和小些的区别。从一个井里跳出来,恍然间形如飞鸟,飞翔于空,而飞鸟却也在另一口井底——于是乎,你认为是对的东西,你坚信不疑的东西,就真的是对的吗?就像罗睺那样,就像元始天尊那样,各行己道,却对世间造成诸多破坏,仍执拗不改,那样的自我是对的吗?
世界如果走向极端,不允许有不同的意志存在,道还是道么?
桑天子从心里抗拒用某一种欲望,指导自己的路,他的意志和魔道不那么匹配。
可是一定要匹配才行。
他已经走了一大半,若此时不证魔道,就要舍去目前积累的一切,甚至要丢掉性命——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事已至此,他不能停下。
那就一定要认可魔道才行。
那就一定要找到自我才行。
这个自我,一定要让他从心里认同才行。
他往心底挖掘,回忆自己的前世今生。时光荏苒,恍然间飞逝。
不多时,落宝金钱意外地翻转一下。
他心里咯噔一下,随即想,想必是刚才悟魔道受阻,落宝金钱示警——不错,不能再这样犹豫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此时此刻,冥河老祖在祖巫殿中,已经喝完了第三杯酒,看不出来有什么事。
桑天子没有怀疑他的位置泄露。
但数息之后,无当圣母忽然睁开眼,说:“有人来了。”她略显惊慌,说,“你说得对,让别人不发现我们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去看他们。”
桑天子没想过,也不会指责来帮助他的人,说:“谁来了?”
无当圣母说:“不知,我只留了一道念头,他们的神念扫过时,那念头便散了。”
桑天子听到念头扫过,又想起刚才落宝金钱的动静,想起之前无当圣母说,法宝只要炼化过,因果就不会消散。只要有因果在,总能算出一点痕迹——那么落宝金钱落到他的手里,它之前的主人,很可能算到了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洪荒:东皇钟在手但不敢用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洪荒:东皇钟在手但不敢用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