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榉把手里拿着的信递给了他,孙安接过去跟关胜他们仔细的看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为了向吐蕃派遣官员的事。
“现在朝廷派不出到吐蕃来为官的官员,所以陛下想听听我有什么好的提议。”
华榉看着众将问道:“各位将军,你们可有什么好的提议?”
孙安、关胜、种宣等人相互看了一下,谁也没有好的提议,纷纷摇了摇头。
华榉也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情,所以见他们没有好的提议,也没有再说什么,微微地笑了笑说道:“你们都去忙吧,让我一个人好好的想一想。”
孙安等人向他行礼之后退了出去,华榉一个人在房间里想了起来。
吃完晚饭之后,华榉换上了吐蕃百姓的衣服,带着身边刘顺等护卫,徒步从军营里出来,在大街游走散心,希望能够从这些吐蕃百姓的身上得到启发,想到好的解决办法。
当他们走到王城西侧,一个路口的时候,看到一名宋军将领,正带十几个宋军士兵和刚刚招收的吐蕃新兵,在处理一件民事纠纷,因为现在还没有官员来接任,因此现在整个吐蕃都是由宋军在代管。
由于那名将领不懂的吐蕃话,所以得由那些吐蕃新兵向他翻译,尔后他也通过吐蕃新兵把处理的意见转达给百姓,最后两个有纠纷的百姓,都非常满意的接受了他的意见。
等到当事百姓都离开以后,华榉带着刘顺他们走到那名将领跟前,将领看到他赶紧行礼,华榉让他免礼之后微笑着说道:“刚才你处理的很好,当事双方的老百姓都比较满意。”
那名将领不好意思的说道:“其实都是这些吐蕃新兵的功劳,他们不仅能够替我们翻译老百姓的话,而且还能够在我们处理问题的时候提供可行的解决意见,因为他们是吐蕃本地人,对本地的百姓比较了解,因此他们提出来的解决意见老百姓都能够接受,这让我们省了不少的时间和弯路。”
将领的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华榉,心道:“既然这些新兵能够帮助我们处理老百姓的问题,那为什么我们不在吐蕃老百姓中选拔一批有能力,正直又深受老百姓信任的人来当官员呢,这样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想到这里,他立刻赶回了军营,提笔给徽宗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意见详细的在信中做了阐述,然后把周远地找来,让他火速拿着信赶回汴京交给尚培龄转呈徽宗。
本来回汴京送信,一直是丁旺的事情,因为丁旺多次回汴京送信,无论是尚培龄、宿元景、石松,都已经对他非常熟悉,甚至就连枢密院、殿帅府、兵部的那些官员也都认识他,他每次送信的时候,都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尚培龄或者是宿元景、石松,从来没有耽误过事情。
但这段时间丁旺连续跑了汴京、吐蕃王城两个来回,已经非常劳累,华榉是担心他在路上出事情,所以才改派了周远地去。
周远地拿着信,骑着马,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回汴京,在经历了半个月的长途骑行之后,终于到达了汴京。
随后,赶紧去枢密院找尚培龄,但由于他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尚培龄早已回家去了,因此他只能又马不停蹄的赶到尚培龄家。
尚培龄这会儿刚刚吃完晚饭,正在后院拿着自己年轻时候使用的刀缓慢的舞着,听到下人来报,说华榉派人回来了,赶紧把刀放下来到了前面大堂。
周远地向他行礼之后,把华榉的信取出来双手呈递给他,因为这封信是指明写给徽宗的,所以所以尚培龄没敢打开,让人把周远地领下去吃饭,随后他赶紧换了衣服带上信,进宫去见徽宗。
徽宗此刻刚刚用完晚膳食,正带着李师师等一干妃子在御花园里散心,听到内侍来报尚培龄来了,就知道肯定是华榉有了回信,随后赶紧到了文德殿。
尚培龄把华榉的信交给他,徽宗接过去撕开把信取出来,仔细的看了一下,顿时喜上眉梢,说道:“好啊,到底还是文山想的比我们周到,在我们这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他那里立刻就得到了解决。”
“陛下,华大人说什么好的提议?”尚培林也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徽宗一边将信交给他看,一边说道:“文山在信中说,让我们把现在挑选出来的这些官员派到吐蕃去做主政官,然后从那些吐蕃人中间挑选一些精明能干的人,担任他下属的官员,协助他管理,这样就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了,即便是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因为经常跟百姓打交道的是那些吐蕃官员,吐蕃的百姓也不会立刻的就把矛头指向我们的官员,这样就减轻了吐蕃百姓对我们的不满。
相反,如果我们的官员能够在合适的时候出来化解百姓与这些吐蕃官员的矛盾,还能够更加让吐蕃百姓依信和任赖我们。”
趁着徽宗说话的这段时间,尚培龄把信看完了,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华大人的办法的确不错,解决了我们现在的困扰,以老臣之见,我们可以立刻把那些官员派到吐蕃去了,这样华大人也能够早一点率兵回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品权臣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一品权臣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