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初年,尽管朝廷在张居正的主持下大力整顿,推行新政,但东南沿海的倭患犹如附骨之疽,始终未能根除。
彼时,倭寇的成分已愈发复杂,不仅有其真正的日本浪人,更混杂了大量铤而走险的中国海盗、奸商以及沿海失业的渔民、灶户。
他们熟悉海情,行踪诡秘,时而聚众数千乘巨舰强攻卫所,时而化整为零驾小艇骚扰村镇,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使得沿海各地警报频传,民生凋敝。
面对日益猖獗的倭患,以及地方卫所官兵屡剿不力、甚至畏敌如虎的窘境,朝廷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位总能创造奇迹的浙直总督苏宁。
此时一道加急廷寄送至南京的浙直总督府:“着浙直总督苏宁,总揽东南沿海剿倭事宜,节制浙江、南直隶各卫所及水师官兵,务求靖海安民,以绝后患!”
这道命令,将沉重的担子压在了苏宁肩上,但也赋予了他统一事权、协调各方的尚方宝剑。
总督府内,幕僚们对此忧心忡忡,认为剿倭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费力不讨好。
然而,苏宁却只是平静地展开沿海舆图,眼中闪烁着与处理政务、商务时截然不同的冷冽光芒:“倭寇之患,痼疾已久。非不能除,乃未得其法,未用其器耳。彼辈依仗者,不过船快、刀利、来去如风。而今,该让他们见识一下,何为真正的力量了。”
苏宁并未立刻调集大军漫无目的地搜剿,而是首先对他能直接控制的南直隶沿海水师及卫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换装”与“改制”。
起初苏宁并未直接拿出超越时代的钢铁战舰,主要是太过于惊世骇俗了,而是凭借工业空间的技术和工业基础,指导龙江宝船厂等官营造船厂,对现有的大型福船、海沧船进行改造。
强化结构,优化帆装,更重要的是,在关键部位加装了由马鞍山铁厂提供的高强度钢板以增强防护。
同时,用工业空间的产业链秘密为几艘旗舰加装了辅助蒸汽明轮,使其在无风条件下也能保持可观的航速和机动性,这在追击倭寇小艇时至关重要。
卫所官兵手中老旧的火铳、落后的火炮也是被迅速更换。
由苏宁在工业空间里的兵工作坊,依托外界大明初级重工业基础建立和生产标准化、口径统一的燧发鲁密铳开始列装,射速、精度和可靠性远超倭寇手中的鸟铳。
主要是苏宁明白大明不是自己的大明,拿出太先进的技术也是毫无意义。
只有自己真正成为了大明权臣,才会考虑真正改造这个世界。
更令人胆寒的是,一些精选的神机营部队,装备了后装线膛炮和原始版本的火箭弹,也就是康格里夫火箭的简化版,其射程和威力足以在倭寇船只的弓弩、铁炮射程外将其摧毁。
苏宁还为各级指挥官配备了短程有线电报和经过改良的旗语、灯语系统,使得命令传递和信息沟通效率远超依靠快马和烽火的倭寇。
利用覆盖沿海的大明超市网络和钱庄体系,苏宁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情报收集系统。
倭寇的补给来源、可能的销赃地点、乃至一些岸上眼线的活动,都难以完全避开这张无形的大网。
AI系统会对这些零散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往往能提前预判倭寇的大致动向。
所以,以前总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倭寇,在苏宁眼里就是一帮拙劣的土鸡瓦狗。
……
战机很快到来。
万历元年夏,大批真倭与海盗混合的船队,共计数十艘,聚集于浙江台州外海,意图大举侵扰富庶的台州、宁波等地。
以往,官兵往往被动守城,或等待倭寇上岸后再行围剿,极为被动。
此次,苏宁一反常态,亲临前线督师。
他通过情报早已掌握了倭寇的集结地和大致进攻方向。
在倭寇船队趁着晨雾向海岸靠近时,他们惊恐地发现,明军一支由十余艘经过改装的大型战船组成的舰队,早已在预定航线上严阵以待。
更让他们魂飞魄散的是,这些明军战舰竟然在几乎无风的情况下,依靠船侧那两个巨大的、哗啦作响的明轮,以远超他们的速度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战斗过程毫无悬念。
明军战舰在安全距离外,以猛烈的炮火,包括恐怖的火箭弹,直接覆盖了倭寇船队。
倭寇试图凭借小船灵活的特性靠近接舷肉搏,却绝望地发现明军战船上射出的铳弹又密又准,根本无法靠近。
那加装了钢板的船体,更是让他们惯用的火攻之术效果大减。
是役,倭寇船只大部被击沉或焚毁,跳海逃生者也被明军水师乘小艇追杀,仅有少数残寇趁乱遁入远海。
然而,明军这边的伤亡却是微乎其微。
……
“台州大捷”的消息传开,东南震动!
台州之战的胜利,彻底扭转了明军在东南沿海的被动局面。
不过苏宁却是趁热打铁,采取“主动出击,寻机歼敌”与“严密封锁,断绝根源”相结合的策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影视编辑器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影视编辑器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