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前 48 小时,算力学院的每一寸空气都像裹了冰。林科缩在旧设备维修室的角落,膝盖上摊着三块拼接的旧电路板,指尖沾着凝固的焊锡,连呼吸都不敢太用力 —— 维修室的通风管里,元脑的移动监控探头正 “滋滋” 地扫过,红色的镜头光在布满灰尘的设备上滑过,离他藏电路板的纸箱只有半米远。
“还有 3 分钟探头就会转向,” 叶梓的声音从藏在维修工具里的微型对讲机传来,带着电流的杂音,“我刚黑了学院的监控调度系统,把这个区域的扫描间隔从 1 分钟调成 3 分钟,但只能撑 20 分钟,你抓紧测试模块。”
林科点点头,飞快地把手里的 “边缘计算模块” 接到旧服务器上 —— 模块是用三块旧手机主板拼的,外壳用铝箔纸裹了三层,既能屏蔽信号,又能防止短路。这是他熬了两个通宵的成果,核心是用离线编译改写的 2025 年 “mesh 自组网协议”,理论上能让分散的旧设备自动组成跨区域算力网,不用依赖元脑的中心服务器,甚至能绕过他们的信号屏障。
“启动测试。” 林科按下模块侧面的按钮,红色指示灯闪了三下,随即切换成稳定的绿光。他盯着连接的平板屏幕,上面跳出一行行代码:“正在搜索周边可接入设备…… 已发现 1 台(维修室旧服务器),信号强度 75%…… 尝试跨区域连接(贫民窟方向)…… 连接失败,信号衰减率 92%。”
“还是不行。” 林科的眉头拧成一团,指尖在屏幕上飞快滑动,调出信号衰减曲线 —— 学院到贫民窟直线距离只有两公里,可中间隔着元脑的三道 “算力信号墙”,普通旧设备的信号根本穿不过去,刚才测试时,信号刚到第一道墙就被削弱了九成,“得加中继节点,而且要优化信号频段,用元脑没覆盖的 2.4GHz 旧频段试试。”
他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磨得发亮的旧路由器 —— 这是昨天阿凯从废品站翻出来的,2032 年生产的型号,刚好支持 2.4GHz 频段。林科用烙铁把路由器的天线拆下来,焊到边缘计算模块上,再通过离线编译写入 “信号放大算法”:“把模块的发射功率调低,避免被元脑探测器发现,但通过路由器天线聚焦信号,应该能穿透第一道信号墙。”
再次按下测试键,平板屏幕上的信号曲线慢慢爬升:“跨区域连接中…… 已穿透第一道信号墙,信号衰减率 65%…… 发现贫民窟方向设备(张姐家旧电视),信号强度 40%…… 尝试建立连接…… 连接成功!”
绿色的 “连接成功” 字样跳出来时,林科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 —— 这意味着,边缘计算模块终于能跨区域连接设备,之前的所有熬夜、所有担心,都有了结果。他赶紧通过对讲机通知叶梓:“模块测试成功,能连贫民窟的设备了,你那边准备部署中继节点。”
此时的西城区贫民窟,叶梓正蹲在张姐家的铁皮棚里,手里捧着一个旧的儿童平板,屏幕上显示着贫民窟的简易地图,上面用红笔圈了 12 个 “中继点”—— 都是贫民窟里信号最好的位置,比如王大爷家的屋顶(能看到学院方向)、分拣厂的旧水塔(视野开阔)、甚至是小诺常去的废品站角落(周围没元脑监控)。
“林科那边成了?” 张姐手里拿着一个刚修好的旧手机,屏幕上贴着小诺画的兔子贴画,“我刚把这手机连到棚顶的天线上,要是能当中继器,就能覆盖旁边三户人家的设备。”
叶梓点点头,接过手机,用数据线连到平板上,导入林科提前写好的 “中继程序”:“这手机现在就是一个小型中继节点,能接收模块的信号,再转发给周围的设备。张姐,麻烦你让居民们把捐的旧设备都集中到中继点附近,尽量离元脑的监控远些 —— 老鬼说,元脑今天加派了巡逻机器人,每小时会绕贫民窟转一圈。”
“放心吧!” 张姐拍了拍胸脯,掀开铁皮棚的门帘喊了一嗓子,“大伙把设备都往王大爷家屋顶搬啊!小心点,别让机器人看到!”
不一会儿,贫民窟的居民们就抱着各式各样的旧设备来了:王大爷扛着修了三次的旧收音机,说 “这机子当年能收十个台,当中继器肯定行”;捡废品的阿明拖着一台缺了屏幕的旧电脑,是他攒了半个月算力从老鬼那买的;甚至连隔壁巷口的盲眼婆婆,都让孙子抱着她的旧听力辅助器来,说 “虽然听不见了,但说不定能帮上忙”。
叶梓看着眼前的设备堆,眼眶突然有点热 —— 这些设备都破旧不堪,有的屏幕裂了,有的按键掉了,却承载着贫民窟所有人的希望。她蹲下来,一台台调试设备:给旧手机贴信号屏蔽贴,给旧电视接临时天线,给旧收音机焊新的电池接口,每调试好一台,就贴一张写着 “已就绪” 的纸条,像给每个设备赋予了新的使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没有算力币拿什么记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没有算力币拿什么记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