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敬松开她的手,熟练地挽起衣袖,他拿起火折子吹亮,俯身往灶膛里添柴,火苗舔着干柴,橘红色的光映在他侧脸上,竟冲淡了平日的冷峻,多了几分烟火气的温柔。
赵志敬做事极有条理,挑拣凉菜时,手指翻飞间,将糟熘鱼片中的鱼刺细细剔去,只留鲜嫩的鱼肉;
水晶虾饺被他捏碎,虾仁挑出切丁;
连蜜渍金橘都切成了小块,去了果核——每一步都细致入微,仿佛不是在处理凉透的剩菜,而是在烹制什么珍馐。
接着,赵志敬从米缸里舀出上好的小米,淘洗时动作轻柔,水珠顺着指缝滴落,淅淅沥沥的响;
又从厨房里找来厨子备好明天用的火腿末、干香菇丁。
赵志敬将食材一一入锅,加清水时特意控制了量,火候调得极小,看着粥水慢慢沸腾,才直起身,擦了擦额角并不存在的薄汗。
穆念慈就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烛光下,赵志敬专注的侧脸格外动人——他微微低着头,眉头轻蹙,眼神落在锅里的粥上,仿佛那是世间最重要的事。
平日里的阴鸷与冷硬全然不见,只剩一种平和的温柔,连挽着的衣袖、沾了点柴火灰的指尖,都透着烟火气的亲近。
穆念慈看着他细致地剔鱼刺、切金橘,看着他耐心地等粥沸腾,心中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软软的,比当年洪七公指点她武功时还要欢喜,比吃到任何山珍海味都要满足——她只觉得,能看着他为自己下厨,便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一锅什锦小米粥便熬好了。
粥米熬得开花,像碎玉般浮在汤中,鱼肉的鲜、虾仁的甜、金橘的蜜、火腿的咸,还有香菇的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热气蒸腾间,香气弥漫了整个小厨房,朴素却诱人。
赵志敬盛了两碗,递到穆念慈手中时,特意用袖口垫了垫碗底,怕烫着她:“小心烫。”
两人端着粥回到房间,依旧是那张圆桌,依旧是那盏油灯,只是此刻,桌上的凉碟被撤去,只剩两碗热气腾腾的粥。
他们对坐而食,赵志敬刻意放慢了速度,偶尔抬眼,看穆念慈小口喝粥的模样——她的唇瓣沾了点粥沫,像落了颗碎糖,他便不动声色地递过自己的帕子,语气自然:“沾到了。”
温暖的粥水下肚,从舌尖暖到胃里,再蔓延到四肢百骸,不仅驱散了夜间的寒意,更熨帖了穆念慈等待一整晚的孤寂与不安。
她小口小口地吃着,每一口都尝得到食材的鲜香,更尝得到他的心意——这粥,没有山珍海味的奢华,却是她此生吃过最美味的食物。
心像被泡在温水里,暖洋洋的,连看向赵志敬的眼神,都多了几分依赖与爱慕。
用完粥,收拾妥当,两人间的气氛愈发温馨。
穆念慈倚在赵志敬身边,犹豫了一下,还是轻声问道:“敬哥哥,你今日是去做什么了?
怎么……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赵志敬早已备好说辞,他神色自然地搂住她的肩,语气带着一丝“行侠仗义”后的淡然:“没什么大事,只是在城中偶遇了一伙丐帮的败类,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强抢民女。
我一时看不过眼,便出手教训了他们一番,将那姑娘救下,因此耽搁了些时辰。”
穆念慈闻言,自然深信不疑,脸上浮现出愤慨之色:“又是丐帮!
他们……他们怎么可以这样!”
她想起幼年时曾好心救助过一个受伤的丐帮弟子,后来那弟子引荐,洪七公老前辈还因此指点过她三天的武功,让她一度对丐帮这个“天下第一大帮”充满好感,觉得那是行侠仗义的楷模。
可上次,她亲身经历了被丐帮彭长老掳掠、险些受辱的可怕遭遇,全靠敬哥哥及时相救。
此刻再听到丐帮弟子作恶,她心中对丐帮那点残存的好感顿时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失望与厌恶。
穆念慈仰起头,秀眉微蹙,不解地问道:“敬哥哥,为什么……为什么江湖上人人都说丐帮弟子行侠仗义,是正道楷模,可他们背地里却……却如此不堪?”
赵志敬要的就是她这个疑问。
他心中冷笑,面上却是一副看透世事的讥诮与无奈,轻轻抚摸着她的长发,耐心“解释”道:
“念慈,你呀,心思太纯,就像张没染过墨的宣纸,哪里知道这江湖的水有多深,人心有多险恶。”
赵志敬刻意顿了顿,看她睁着一双清亮的眸子,屏息凝神地听着,才继续往下说:“你以为那些挂着‘名门正派’招牌的,就真的是行侠仗义的君子?
错了。
他们骨子里,和我们方才说的那些丐帮败类,其实没什么两样。”
“这些人最会做的,就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平日里把‘侠义’二字挂在嘴边,刻在门楣上,当作粉饰门面的金漆,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他们是‘正道楷模’。
可背地里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赵志敬,开局学会九阴和九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赵志敬,开局学会九阴和九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