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里,听江湖人提起“东邪”二字时的敬畏,看父亲轻描淡写破了别人穷尽一生钻研的功夫,更让她笃定:这世间再没有比桃花岛武学更厉害的了。
落英神剑掌的灵动、玉箫剑法的飘逸、弹指神通的迅捷,哪一样不是巧夺天工?
父亲说“重意不重形”,她便觉得,武学的极致便是这般奇诡、精巧,能在瞬息间制敌于无形。
可此刻,当“九阳初现,普照大千”这八个字撞进眼里时,她只觉心里那座奉若神明的山,竟微微晃了晃。
她凑得更近了些,指尖几乎要触到经文上的墨迹。
桃花岛的内功心法讲究“流转如溪”,父亲教她时总说要“以巧劲引动内力,避实就虚”,可这《九阳真经》里的“气达四梢,神贯涌泉”,字字都透着一股“以力破巧”的磅礴——它不要拐弯抹角,不要藏藏掖掖,只教你将内力练得如大地般厚重,如日光般普照,让真气顺着经脉直抵指尖、足尖,仿佛能与天地相连。
这等直白,却比父亲那些“曲径通幽”的法门更显大气,像是小溪遇见了江海,瞬间便觉自家的水势竟有些局促了。
再看“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黄蓉的心猛地一跳。
父亲教她的防御,是“敌强我避,寻隙反击”,是利用奇门遁甲设局,是仗着身法灵动游走,可这经文里的意境,竟是“任你狂风暴雨,我自岿然不动”!
不需要算计,不需要躲闪,只凭自身内力如山冈般稳固,便能让所有外力如清风过岗,不留痕迹。
这等境界,哪里是“奇、险、巧”能比的?
简直是将“守”字说到了骨子里,透着一种无需多言的自信与洒脱,让她忽然觉得,父亲那些费尽心思的“巧劲”,竟像是怕了狂风的草木,总要想着弯腰躲闪。
最让她心头剧震的,是“至阳之气,蕴生柔劲”这一句。
父亲总说“刚易折,柔能存”,桃花岛的功夫多偏柔劲,讲究“以柔克刚”,可这经文却道“至阳生柔”,竟是说最刚猛的内力里,自能生出最绵长的柔劲。
这哪里是“克”?
分明是“生”!
是阴阳相生,是刚柔同源,比父亲那“以柔制刚”的道理,不知要深多少层。
就像她看父亲种的花,总以为要精心呵护才能活,却忽然见到一株在烈日下破土而出的劲松,既经得住暴晒,也耐得住风寒,根扎得比谁都深。
“这……这哪里是武功……”
黄蓉的声音细若蚊蚋,大眼睛里满是难以置信。
她望着那些墨迹,仿佛能看到字里行间流淌的天地至理——它不要花架子,不玩小聪明,只在最根本的“力”与“道”上做文章,却比桃花岛那些精雕细琢的功夫更显气象万千。
父亲的厉害,是“巧夺天工”;
可这《九阳真经》的高深,却是“浑然天成”。
她第一次发现,自己奉若圭臬的桃花岛武学,在这等直指本源的大道面前,竟真的像父亲偶尔自嘲的那样——“不过是些小伎俩罢了”。
不是不好,只是格局差了太远,像是盆景遇见了林海,精致有余,却少了那份能纳天地的气魄。
一股寒意混着震撼涌上脊背,黄蓉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角,望着赵志敬专注的侧脸,忽然觉得,自己从前的骄傲,竟有些像井底之蛙的自得。
巨大的震撼之后,涌上黄蓉心头的却是更深的感动和倾慕!
这么珍贵、这么强大的武功,敬哥哥竟然没有丝毫避讳地就让她在旁边观看!
他完全信任她!
这份毫无保留的坦诚与分享,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黄蓉心醉。
她看着赵志敬专注抄经、实则全神贯注感悟神功的侧脸,只觉得他此刻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让她心跳加速,脸颊微热。
“敬哥哥……他对我真好……”
黄蓉心中柔情似水,暗暗发誓:“以后我有什么好东西,也一定要和敬哥哥分享!
爹爹教我的那些精妙武功,我也要都教给他!”
若非旁边还有个碍眼的慧明和尚,黄蓉真想立刻扑进赵志敬怀里,紧紧抱住他,诉说满腔的爱意与感动。
赵志敬敏锐地感受到了身边黄蓉那灼热的目光和微微急促的呼吸。
赵志敬心中却掠过一丝无奈。
赵志敬生性自私无比,他其实根本不想和黄蓉分享九阳神功。
在赵志敬看来这等绝世神功,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最好全世界只有自己一人能够修炼!
若是这会赵志敬身旁的是梅超风或李莫愁。
以她们的心智,还有对自己近乎盲目的依赖的梅超风或更容易操控的刚出江湖的李莫愁。
赵志敬有十足把握能遮掩过去,或者找个借口不让她们接触核心经文。
她们或许能察觉自己在看特别的东西,但绝难像黄蓉这样一眼看穿本质。
可是黄蓉太聪明了!
她的武学天赋和见识远超常人,心思更是玲珑剔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赵志敬,开局学会九阴和九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赵志敬,开局学会九阴和九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