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的第一缕晨光刚爬上实验室的窗台,沉默女孩的哭腔就撞碎了清晨的静谧。她蹲在恒温培养箱前,皮质样本盒摔在地上,三管土样滚出半尺远,对折式发芽日记摊开在散落的种子间 —— 原本露白的板栗种子裹着青灰色霉斑,指尖一碰就簌簌掉渣,日记右侧山里伙伴传来的土壤温度记录,红笔标着 “夜间骤降 4℃”。
“苏姐姐,它们发霉了……” 她攥着沾了霉点的纸巾,指节泛白,“昨晚还好好的,是不是我昨天浇水太多了?” 培养箱内的湿沙黏成块状,靠近箱壁的种子堆里,隐约飘出淡淡的酒酸味。
苏晚刚把铜制分选筛放在操作台,闻声立刻蹲下身,指尖轻捻起一粒霉变种子:“不是你的错,” 她翻开实验手册,指着林溪标注的湿度曲线,“冬至后温差大,培养箱夜间湿度飙到 85%,加上通风不足,种子就容易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招霉菌滋生。” 她摸出测温仪贴在箱壁:“温度也跌了 1℃,低于 5℃的低温层积环境,霉菌繁殖得更快。”
陆昭衍拎着工具箱进门时,白大褂口袋还插着半截松针 —— 那是今早检查苗圃时折的。“先别慌,” 他掀开培养箱取出种子托盘,动作轻得像怕碰碎芽尖,“先分拣霉变程度,轻微发霉的能救,严重的要及时剔除。” 他从箱里拿出瓶药剂,标签上写着 “50%氯溴乙氰脲酸可湿性粉剂”,“这是低毒杀菌剂,按 500 倍稀释,能抑制霉菌扩散。”
双马尾踩着帆布鞋冲进来,松针挂饰撞得叮当响,春播漫画卷改成了 “救芽应急版”:第一格画着发霉种子(打了叉),第二格画温水淘洗(标着 “15℃最佳”),第三格画药剂喷洒(注着 “每粒都要沾到”),第四格画通风摊晾(贴了小风扇贴纸)。“陆老师!我查了漫画里的救芽方法!” 她把画卷铺在染了霉斑的托盘旁,“山里的小丫头说她们的种子也有点黏,是不是也要这么救?”
顾言的摄像机及时开机,镜头对准托盘里的霉变种子,林溪举着平板紧随其后,屏幕里正直播山区育苗棚的惨状:昨夜的北风掀破了半面棚膜,塑料布挂在竹竿上像破布条,控根穴盘里的基质结了层薄冰,孩子们正用冻红的手捡散落的种子。“昭衍哥!棚膜破了三四处,基质温度只有 2℃!” 镜头里的教授扶了扶眼镜,背景是呼啸的寒风,“孩子们发现得早,没让种子冻透,但得赶紧补膜升温。”
林溪指尖飞快滑动,调出棚膜修补指南:“临时救急能用糊补法,白面加红糖熬糨糊,粘合力比普通胶水还强,” 她抬头时撞见顾言递来的暖手宝,“山里有白面吗?没有的话,水补法也行,用湿薄膜贴破洞,排净空气就能粘住。” 顾言突然把摄像机塞给她:“你盯着这边,我去买红糖和薄膜,顺便给孩子们带热包子,摄像机记得拍救芽细节。” 他跑出门时,围巾飘起来扫过林溪的发梢,留下淡淡的松针香。
实验室里已展开 “救芽行动”。陆昭衍负责配药剂,量筒里的药液泛着浅蓝,他不时用滴管调整浓度:“稀释比例必须精准,太浓会伤芽,太淡杀不死霉菌。” 苏晚戴着无菌手套分拣种子,铜筛在她手里翻飞,健康的种子落在铺了宣纸的托盘里,霉变的集中倒进密封袋:“优质种还剩五十六粒,够做两组对比实验,山区那边得先保原生种。”
沉默女孩突然停止抽泣,捏着镊子夹起粒半霉的种子:“这个胚部还是白的!” 她把种子凑到灯光下,“林溪姐姐说过,胚乳没发黑就有救,我们别扔!” 她从样本盒里找出小喷壶,按漫画里的步骤稀释药剂,手抖着却每喷一下都对准霉斑,“我来救这组,失败了我负责。”
远程屏幕突然传来哭声,山里的小丫头举着粒黏糊糊的种子:“苏姐姐!这粒有酒味,是不是死定了?” 镜头晃过她冻裂的手指,指甲缝里还嵌着草木灰。沉默女孩突然抢过苏晚的手机:“别扔!用 15℃温水淘洗,把黏糊糊的东西洗掉,再喷药剂!” 她把自己的发芽日记举到镜头前,右侧空白页写满救芽步骤,“我刚救了三粒,胚部还是好的!”
陆昭衍趁机补充:“淘洗后要摊在通风处,不能堆着,否则还会无氧呼吸,” 他看向苏晚,“你把咱们的救芽视频发给教授,让孩子们跟着学,基质要加温水拌,温度升到 5℃以上才能放种子。” 苏晚点头时,发梢扫过陆昭衍的手腕,他手里的滴管顿了顿,药液滴在量筒里溅起细小的水花。
顾言带着物资冲回来时,包子还冒着热气,塑料袋里装着白面、红糖和新薄膜。“山里说有白面!” 他把东西往桌上一放,就抓起摄像机拍沉默女孩喷药,“这镜头肯定感人,纪录片就缺危机解决的片段。” 林溪已经熬好了糨糊,红糖融化后泛着琥珀色,香气混着药剂味漫开:“我把补膜步骤拍成小视频,分镜头讲清楚,山里孩子能看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朝露逢星辰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朝露逢星辰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