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展的巨大成功,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在艺术圈内持续扩散。林晚星的手机几乎被祝贺信息和合作邀约塞满,工作室的门槛也快要被各路访客踏破。有希望采访的媒体,有寻求合作的画廊,有邀请参加艺博会的机构,甚至还有时尚品牌想请她担任形象大使。
顾言之替她筛选了大部分邀约,只保留了少数几家顶级媒体和真正有分量的合作意向。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经纪人,为她规划着每一步,将她的时间和精力视为最宝贵的资源。
“这个艺术论坛你可以去,评委席里有几位将来可能对你有帮助。”
“这家画廊的联合展览提议暂时搁置,他们平台的能级不够,会拉低你的定位。”
“品牌大使可以考虑,但需要考察品牌调性是否与你契合,条款也需要仔细斟酌。”
林晚星听着他的分析,看着日程表上被精确到分钟的安排,感觉自己像一颗被植入预定轨道的卫星,沿着顾言之设定的路径稳定运行。高效,精准,却少了那份源自内心的冲动和自由。
她开始接受媒体专访。在布置精致的采访间里,在刺目的灯光下,她重复着那些关于创作理念、关于情感表达、关于“情绪地貌”的阐述。她的回答流畅、得体,甚至带着一种经过打磨的、易于传播的金句感。记者们满意地记录着,偶尔会追问一些关于她与顾言之合作的“幕后故事”,林晚星总是用礼貌而模糊的微笑带过。
一次专访结束后,年轻的女记者收拾器材时,忍不住小声对同伴感叹:“林老师真厉害,又漂亮又有才华,关键是回答得好有深度,不像有些艺术家根本说不清自己在画什么。”
她的同伴压低声音回道:“听说都是顾总监一手调教出来的,采访提纲都提前对过好几遍呢……”
这话像一根细小的刺,轻轻扎了林晚星一下。她脸上的笑容僵了半秒,随即恢复自然,但心底某个角落,却悄然裂开了一道缝隙。
与此同时,“星宸科技”参与的年度科技创新峰会也如期举行。江辰作为“最具潜力科技企业”的代表,需要在主论坛上进行主题演讲。
演讲厅内座无虚席,台下是来自业界、投资界和学术界的精英。江辰站在巨大的屏幕前,穿着合体的深色西装,身形挺拔,表情是一贯的冷静。他的演讲围绕着《呼吸》项目的核心技术突破——如何通过多模态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环境及人体微信号的精准捕捉与情感化映射。
他的语言精准,逻辑严密,数据翔实,将复杂的技术原理阐述得清晰透彻。台下不时响起赞许的掌声。当大屏幕上展示出《呼吸》装置某个测试场景的实时数据流和对应的视觉生成效果时,那严谨代码与瑰丽影像的结合,引发了一阵不小的惊叹。
然而,在演讲的最后,江辰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一边是使用林晚星最初提供的、充满感性描述的需求方案时,测试用户的积极反馈率和情感共鸣指数;另一边是替换为更“标准化”、“参数化”方案后的数据。
后者的技术指标更加稳定,但前者的情感共鸣指数,却显着高出二十三个百分点。
江辰指着那二十三 percent 的差距,沉默了片刻,演讲厅里鸦雀无声。
“我们一度认为,将模糊的需求标准化,是提升效率和确定性的最优路径。”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整个大厅,带着一种冷静的反思,“但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在追求交互的‘精准’时,我们是否无意中过滤掉了那些最打动人心的、无法被简单量化的‘不完美’和‘意外性’?”
他没有提及林晚星的名字,也没有提及任何个人恩怨。但坐在台下前排的陆衍,却清楚地看到,江辰在说这番话时,垂在身侧的手,几不可察地握紧了一下。
“技术的终极目标,或许不是取代人性,而是更好地服务于人性,甚至……放大那些独属于人类的情感光芒。”江辰总结道,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深邃而坚定,“这是我们‘星宸科技’在《呼吸》项目之后,得到的最宝贵的教训,也是我们未来技术研发的核心方向。”
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不少业内人士上前与江辰交流,对他的见解表示赞同。江辰从容地应对着,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二十三 percent 的差距,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理性世界里,提醒着他那场无法挽回的失去。
**第三部分**
峰会设有专门的创新展区,“星宸科技”的展位前围满了好奇的观众。经过优化的《呼吸》装置体验区排起了长队,人们惊叹于技术带来的奇幻感官。
在展区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循环播放着一段项目早期的纪录短片,主要是为了展示技术迭代的过程。短片里,偶尔会闪过一些实验室工作场景的碎片镜头。
其中有一个极其短暂的瞬间,不到两秒。镜头扫过白板,上面除了复杂的公式,还有一只纤细的、沾着些许钴蓝色颜料的手,正在快速勾勒着一个抽象的、代表“风之流动”的草图符号。那只手的主人没有露出正脸,只有一个模糊的侧影和飞扬的发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予你星光万丈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予你星光万丈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