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裹着槐花香飘进教室时,班主任李老师正站在讲台上,手里捧着叠用红绳捆着的试卷。阳光透过窗户,在黑板上 “期中测验成绩公布” 几个粉笔字上跳着,陈遇的手心悄悄攥紧了 —— 不是紧张,是期待,他知道自己这两个月的努力不会白费。
“这次数学测验,全班有三个满分,陈遇是其中一个。” 李老师的声音落在安静的教室里,像颗小石子溅起涟漪,“语文测验,陈遇也是满分,双百!大家掌声鼓励!”
掌声 “哗啦啦” 响起来,莉莉坐在旁边,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他,眼睛亮闪闪的:“我就知道你能行!你上次说要考双百,真做到了!” 陈遇接过试卷,红色的 “100” 分在阳光下格外刺眼,卷首老师用红笔写的评语暖得人心头发烫:“踏实认真,文理兼优,继续保持这份韧劲,未来可期。”
放学的铃声一响,陈遇就背着帆布书包往家跑,试卷被他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在书包最里面,怕被风吹皱。家属院的老槐树正开得热闹,白色的花瓣落在他的肩上,他一路跑过煤棚、菜地,远远就看见母亲在院门口择菜,竹篮里装着绿油油的菠菜。
“娘!我考双百啦!数学语文都是满分!” 陈遇冲进院子,把试卷从书包里掏出来,双手递到母亲面前。母亲手里的菜都忘了择,赶紧用围裙擦了擦手,接过试卷反复看,眼眶慢慢红了:“俺家遇遇真能耐!中午给你做鸡蛋羹,再炒个肉丝,犒劳犒劳你!”
正说着,父亲骑着自行车回来了,车把上挂着个牛皮纸信封,是机床厂发的工资条。看见院子里的热闹劲儿,他笑着问:“这是咋了?遇遇又有啥喜事?”“你儿子考了双百!” 母亲把试卷递过去,声音里满是骄傲。父亲接过试卷,凑到阳光下看,手指轻轻摸过 “100” 分的红印,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好小子,没白让你娘天天给你煮鸡蛋。走,跟爹去趟邮局,给你订份好东西。”
陈遇跟着父亲往邮局走,心里满是好奇:“爹,您要给我订啥呀?是练习本吗?” 父亲摇摇头,神秘地笑:“比练习本好,是能教你钓鱼的书,叫《中国钓鱼》,我听厂里老张说的,他儿子就订了,里面全是钓鱼的门道。”
邮局不大,柜台后摆着排木质的架子,上面放着各种报纸杂志。穿蓝色工装的工作人员接过父亲递过去的纸条,看了一眼说:“《中国钓鱼》是双月刊,全年六期,订阅费三块二,要从下个月开始寄,寄到你留的家属院地址。” 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三块二毛钱,是三张一元的纸币和两枚一毛的硬币,递过去时还特意叮嘱:“麻烦您寄的时候包严实点,别让雨淋了。”
陈遇站在旁边,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 —— 前世他也听老周提过《中国钓鱼》,说那是钓鱼人的 “启蒙课本”,可那时候他满脑子都是 “装备好才钓得好”,觉得书本上的知识没用,老周借他杂志看,他翻了两页就扔在一边,连里面的调漂技巧都没仔细看。现在想想,要是那时候能静下心来看看杂志,再结合实践练基本功,也不至于走那么多弯路。
接下来的半个月,陈遇每天放学都要去家属院的传达室问一句:“有没有我的杂志?” 传达室的王大爷每次都笑着说:“还没呢,再等等,邮局寄东西没那么快。” 他也不着急,每天晚上还是雷打不动地练抛竿 —— 现在十竿里能有八竿准确抛进搪瓷盆,手腕的力气也控制得越来越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要么缠线,要么抛偏。
六月初的一个傍晚,陈遇刚练完抛竿,王大爷就举着个牛皮纸信封朝他喊:“陈遇!你的杂志到啦!” 他赶紧跑过去,接过信封,手指能摸到里面杂志的纸张,有点粗糙,却让他心里暖暖的。回到家,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里面是本三十二开的杂志,封面是淡蓝色的,印着一幅钢笔插画 —— 一个老人坐在河边钓鱼,竹鱼竿弯成了漂亮的弧度,旁边写着 “中国钓鱼 1986 年第 3 期”。
杂志的纸张是普通的新闻纸,印刷不算精致,有些字的墨色还不均匀,可里面的内容却让陈遇挪不开眼。开篇是《全国钓讯:长江流域鲫鱼钓获量创新高》,里面写了不同地区的钓鱼季节特点;中间有篇《传统钓法之浅水草洞调漂技巧》,配着简单的插图,讲的是如何根据水深调整浮漂的间距,正好和他现在用的七星漂有关;最后还有篇《钓鲫心得:天气对鱼口的影响》,说阴天比晴天鱼口好,早上和傍晚比中午鱼口活跃。
陈遇坐在炕边,借着煤油灯的光,把杂志翻了一遍又一遍,连广告都没放过。母亲端着鸡蛋羹进来,看见他看得入迷,笑着说:“别看得太晚,明天还要上学呢。”“娘,这杂志可有用了,” 陈遇指着那篇调漂技巧,“上面说浅水草洞钓鲫,要让两颗漂在水面,五颗沉在水里,这样鱼吃饵时送漂更明显,我明天去河沟试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钓人生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钓人生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