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颜色深暗、纠缠密实的巨结,像一座突兀崛起的黑色玄武岩柱,矗立在织片混乱地貌的中心区域。林晚将其标记为“暂缓处理区”,这个决定本身,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理智的胜利。在以往,面对如此强烈的恐惧触发点,她要么会彻底崩溃逃离,要么会被一种自毁般的冲动驱使着盲目冲撞上去,结果往往是更深地陷入创伤的泥潭。
而此刻,她选择了绕行。
这不是退缩,而是战略性的回避,是基于对自身能力和当前局势的清醒评估。她知道自己手中的“工具”——无论是物理上的剪刀梭子,还是心理上的承受力——尚不足以撼动这座坚固的堡垒。强行进攻,只会导致不必要的损耗,甚至可能破坏周围刚刚开始理清的、埋藏着“正常化石”的脆弱地层。
这个“暂缓”的标记,像在她内心战场上划定了一条暂时的停火线。她允许那个巨大的痛苦源继续存在,同时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那些可以处理、并且能带来积极反馈(发现规整编织、成功拆解)的边缘地带。这种将问题“分区管理”的能力,标志着她自我功能的显着恢复。
她的工作变得更加系统化。她以那个黑色巨结为圆心,在外围区域进行着缓慢而坚定的“清理”工作。每一次成功的拆解,不仅收获了新的线段“材料”,更重要的是,她逐渐绘制着这片痛苦疆域的地图——哪里是相对容易的松散区,哪里是结构复杂但可破解的纠缠带,哪里埋藏着值得小心挖掘的规整遗迹,而中心,则是需要重兵(更强的技巧和心力)把守的禁区。
周韵大部分时间依旧保持着安静的陪伴,但她开始有一些极其细微的、不着痕迹的介入。比如,当林晚反复尝试解开一个特别顽固的小结而不得法,显得有些焦躁时,周韵会看似无意地调整一下自己手中编织的姿势,将棒针以某种特定的角度穿过线圈,演示一种化解纠缠的巧妙力道。她没有看林晚,也没有说话,但那瞬间的动作,像一道无声的闪电,有时恰好能照亮林晚思路的盲区。
又或者,当林晚因为长时间低头工作而颈肩酸痛,不自觉地活动脖颈时,周韵会适时地站起身,去厨房续水,或者走到窗边伸展一下身体,用这种自然的节奏带动,暗示着休息的必要性。
这些细微的互动,构建起一种超越言语的、高度默契的协作场。林晚在其中既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又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经验丰富的支持。
几天的时间,就在这种专注而有序的“发掘”中悄然流逝。林晚身旁地板上,那些经过分类的线段越来越多,被她小心保留的“规整编织标本”也多了几片。她的手指因为频繁的操作而略显粗糙,但动作却肉眼可见地变得熟练、精准。她甚至开始无意识地模仿周韵那种稳定而经济的动作韵律,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消耗精力的多余动作。
她对那片织片的恐惧仍在,但已被一种更强大的、基于了解和操作的主体感所稀释。这片织片对她而言,越来越像一个亟待修复的、复杂而珍贵的考古现场,而不再仅仅是一个施加痛苦的刑具。
然而,那个被标记为“暂缓”的黑色巨结,始终是她视野边缘无法忽视的、沉重的存在。像房间里的幽灵,即使背对着它,也能感受到它散发的冰冷气息。她知道,与它的最终对决无法永远回避。
这天下午,阳光西斜,将客厅染成一片暖金色。林晚刚刚成功地从一片纠缠区下方,剥离出一块巴掌大小的、保存相对完好的平针编织。这块编织虽然边缘有些磨损,但中心的针脚均匀清晰,呈现出一种久违的、朴素的秩序之美。她小心地将这块编织碎片放在旁边,像收藏家欣赏一件珍贵的瓷片,看了许久。
这份小小的、来自过往的“礼物”,似乎给予了她一些额外的勇气。
她的目光,再次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那个中央的黑色巨结。
这一次,她没有立刻移开视线。她只是看着它,平静地,带着评估的意味。几天来的成功经验,手感的熟练,以及对织片整体结构的更深理解,让她面对这个巨结时,不再有最初那种几乎要呕吐的生理性恐惧。
她仍然感到压力,感到本能的抗拒,但那种感觉,更像是一个攀岩者面对一道特别艰难的岩壁时的慎重,而非一个徒步者面对深渊时的瘫软。
她非常缓慢地放下手中的梭子,身体微微前倾,仔细地观察起那个巨结。她不再将它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恐怖整体,而是尝试用这几天学到的“地层”视角去分析它。她看到这个巨结是由许多股线反复缠绕、打紧形成的,在最核心处,颜色尤其深暗,几乎看不出线的纹理,而在外层,一些线股的走向似乎仍有迹可循。
也许……并非完全无从下手?
这个念头让她心跳微微加速。
她没有立刻动手。她知道自己需要制定一个“作战计划”。她需要更亮的灯光(或许可以挪动一下落地灯?),需要确保精神处于最佳状态(是否应该先休息一下?),可能需要更锋利的工具尖端来探入最紧密的缝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蚀骨危情:总裁的赎罪囚妻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蚀骨危情:总裁的赎罪囚妻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