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自己很担心被问到的问题,会提前在心里准备好闪烁其词的答案,但是对方并没有真的问出口。反而是自己心里优先级并不算高的问题,对方小心翼翼的问出了口。这就叫做半生不熟的关系。
褚攸宁静静的躺在病床上,静静的回味着今天和李医生聊的天,静静的感受着自己和李医生半生不熟的关系,情不自禁挂住些久违的微笑。她好像从来没有和谁这么坦然的聊过天,自从奶奶去世之后。
李医生……好像很特别……
很特别的李医生,此时此刻正在全神贯注的看一个很特别的APP,今天新安装的“国家通用手语词典”。边看还边比划,态度和读研时练习微创手术内窥镜、抓钳、超声刀操作一样精益求精。
倒也不是视频APP里宅舞区的妹妹们不甜,主要是病床上躺着的妹妹好像有些另类的吸引力……
练习到“搬家”这个不太日常的词汇时,手机屏幕最上沿弹出来一条讯息提示。
言舢:[睡了吗?]
李意浓:[睡了。]
言舢:[我搬家的时候,好像把另外一把车钥匙落下了。]
李意浓:[你从来没把我这里当过你家,何谈搬家?请注意措辞!]
言舢:[?]
言舢:[那我应该怎么说?]
李意浓:[挪走。]
言舢:[我挪走的时候,好像把另外一把车钥匙落下了。]
李意浓:[在哪里?]
言舢:[我不知道。]
言舢:[提车回来那天,我自己随身带着一把,另外一把好像让你帮我放到什么地方了。]
李意浓:[着急吗?]
言舢:[倒也不算着急,就是刚才忽然间想起来。]
李意浓:[改天我心情好了再抽空给你找。]
言舢:[嗯。]
李意浓:[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合格的前任,要像死了一样。]
十几分钟过去了,言舢没有再回讯息。以李意浓对这位前任的了解,她大概是已经进入到装死人的模式了。
练习手语那会儿平静的心情就这样被前任轻而易举的扰乱,李意浓又想起来交友APP上那些良莠不齐的用户们,也顺带想起来认识渣女之前自己的情感状态。
很想谈恋爱,很期待生活中出现一位情投意合的女朋友,却总要装出一副享受单身状态的样子来,还总要时不时的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独自美好。
其实李意浓自己心里很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
防御机制,这是心理学中很常出现的一个词。用 “反向形成” 掩盖真实渴望。
心理逻辑特别简单,当内心对恋爱的渴望与 “害怕受伤”“担心被拒绝” 的恐惧冲突时,潜意识会启动 “反向形成”机制,将真实欲望转化为相反的行为,通过否定需求来减少焦虑。比如,先说“不想恋爱”,万一被拒绝就至少在表面上没有“输”。
至于深层动机嘛,害怕暴露脆弱,规避失望风险,担心承认“渴望”会因为显得不够独立、需求感强而被人轻视。只要先声张一下 “我本来就不感兴趣” 的预设,就能为一定概率下的失败提前找好心理退路。
社交焦虑,另外一个被提及的越来越频繁的心理学名词,害怕被别人评价的 “表演型防御”。
心理逻辑相对稍稍复杂一些,在群体中担心 “被讨论恋爱状态”“被催促脱单”,于是用 “我不想恋爱” 作为社交盾牌,避免成为焦点,逃避被追问。普通人都常常会有这种心理表现,更何况女同呢?
每当同学们、同事们、七大姑八大姨们聊恋爱话题时,一双双眼睛盯着小女同回答“怎么还没男朋友”的灵魂拷问,除了说 “单身多自由”“不想谈恋爱”“独身主义”,还能说什么呢?难道真的要说些惊人的真相出来吗?甭管这些回答有没有逻辑,就算这些回答令人费解,起码是能迅速转移话题、结束拷问、逃出生天的通道。
哪怕是在互联网上和女同群体在虚拟世界中讨论几句,李意浓也经常发作社交焦虑,在同性交友APP里大放厥词说“没打算找女朋友”。要不然该怎么向网线另外一端的人掩饰自己没经验、没故事的尴尬呢?
对 “社交评价” 的恐惧,让李意浓在不同的人面前,在不同的场合中,一次又一次通过否认需求来维持自己从容、洒脱、独立的人设。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和防御机制、社交焦虑比起来更强大更致命,就是对亲密关系的理想化与现实焦虑!
神志正常的女人,谁的内心会真的不渴望拥有完美爱情呢?但像李意浓这种理性的女人,哪怕是没谈恋爱之前也隐约知道现实关系需要磨合,对爱情和恋人既期待又发怵。
值得担心的事情,数不胜数!没目标人物之前,担心找不到符合期待的人。有目标人物之后,担心会暴露自己的缺点。
自我说服,跨过重重心理障碍,李意浓好不容易谈上了人生中第一场姗姗来迟的恋爱,竟然还遇见这么个六神无主、走脑垂体不走心的渣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最难发音的名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最难发音的名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