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李锦荣便去了京郊的赤羽营。
李砚安也在早朝之后去了御书房,与梁帝商讨过几件政事后,给总管大监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屏退伺候的宫人,这才郑重跪地叩首。
书案后的梁帝被吓了一跳,怎的尚书令忽然行此大礼,连声叫起;李砚安依旧跪地伏身,声音沉肃。
“陛下已知臣与镇边大将军府里抱错了女孩儿,昨日已各自归位;原本陛下为臣爱女与太子殿下赐下婚约,可如今锦儿才是臣之亲女;且她受大将军教导,满身行伍之气,实在不堪太子妃之位···臣请陛下重新为太子殿下选定贤良淑德的太子妃。”
梁帝惊讶,先叫起,然后才笑道:“砚安未免太过苛责朕的烽静将军,朕瞧着她倒是很大方爽利;且你也知朕当初指婚,本就是想与你成为儿女亲家,如此,除了君臣相得,还有另一种亲切。”
虽然烽静将军从小在西北长大,也有武将的作风;然而如今不是认回尚书令府了么,费心些教导两年,必是一位合格的太子妃;恰好距离大婚之日还远,两三年时间足够。
李砚安沉声叹气:“那日在御书房陛下也见了锦儿,她主意大着;臣也如陛下这般想过,从宫中请几位教导嬷嬷···怎奈锦儿心中只有保家卫国建功立业,臣也劝说不住。”
桃花眸皆是担忧:“陛下也清楚,太子妃便是将来的一国之母···能操持宫务为太子殿下分忧只是次要,最重要是心胸宽广,容得下后宫其他妃嫔。”
眼中无奈更多:“可锦儿在西北长大,见惯了那里的男子一辈子只有一个妻子···”
就是镇边大将军李维也只有一位夫人,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容不下太子身边还有其他女子;可太子身为储君,大婚后东宫后院就将有数十人,更别提将来···
“臣也试着与锦儿讲礼法规矩,怎奈锦儿坚持。”李砚安眉眼沉沉:“偏生她又是那般要强的性子,还有一身功夫···臣担心啊···”
若是将来太子宠爱的哪位心肝儿冒犯到李锦荣面前,李砚安实在担心女儿下手没个轻重,闹出人命可怎生是好。
梁帝震惊,哪有人这样说自家闺女的;别人都是自家闺女千好万好,再贤惠大方不过;而眼前这位,竟能说出自家闺女恐怕会闹出人命···
然而再仔细想想,烽静将军可是敢带着千余人便杀到胡人王庭,用一句杀人如麻形容也不为过;如此作风,再是长在西北那种环境,只怕真的容不下夫君三妻四妾。
可太子是储君,为皇家绵延子嗣,才能朝堂稳定。
能被选入东宫的女子,便是一个侍妾,也出身五品官员之家;这若是真弄出人命,莫说东宫不安宁,便是朝堂上也得掀起波澜。
眼见梁帝犹豫,李砚安心中松了口气。
原本他是打算用李锦荣如今的官职为由退婚的,陛下当然容不下他是百官之首,女儿还是手握兵权的武将;这也是陛下召见那日还不曾发现抱错之事,否则,陛下哪里还会如此大方封赏。
用这个理由退婚,陛下不会犹豫太久,心中更会乐见其成;然锦儿不是与太子达成合作了么,李砚安思量一夜,便想出这个借口;同样是为皇家分忧,却等于是一种委婉的提醒。
虽与亲女相处不多,亲近也不够,但她终究是亲生女儿。
既然太子有意保留这桩婚约,说明日后定会大婚;李砚安才不管太子与李锦荣是不是合作,既然大婚,那东宫的女人便能少则少,最好只有锦儿一个。
用这个借口找陛下退婚,也是提前预防,到时陛下可莫要找他这个父亲,指责他的女儿善妒。
李砚安姿态诚恳:“臣也知陛下当初赐婚是为了臣安心为大梁分忧,当时臣便觉着爱女年纪还是太小;如今太子殿下已行过冠礼,也到了该大婚的时候,满朝文武也着急啊···”
所以,陛下正好解除婚约,重新为太子定下一个更合适的人选;知书达理、贤良淑德是其次,最重要的太子很快便可大婚,陛下也能早日抱到皇孙。
“二皇子与三皇子也到了该大婚的年纪,若是太子殿下迟迟不大婚,贵妃娘娘与贤妃娘娘也着急不是?”
李砚安将一个为皇家着急,不愿担误皇家子嗣绵延的忠心臣子演绎的入木三分,一切都是为了太子殿下好,更是为了陛下能早日享受天伦之乐。
最后为了保证他所言非虚,还请帝王只管询问镇边大将军,锦儿的心性与行事作风,实在不能胜任太子妃。
沉吟片刻,梁帝才道:“朕知爱卿心意,却也不必着急,朕再思量几日;爱卿也回去再劝劝烽静将军,朕不夺回她的封赏,让她自由两年,并不耽误她建功立业。”
梁帝含了丝语重心长:“烽静将军还小不懂,砚安你当看的长远,女孩儿最后的归属还是嫁人生子,怎可能一辈子打打杀杀。”
李砚安感激应诺,道回府后再劝说几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快穿之贵女锦绣荣华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快穿之贵女锦绣荣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